2011年12月31日星期六

隐形的翅膀


路得记三章

路得与波阿斯在禾场上 『第三幕』

第二幕的话语权和行动权落在路得手上,而第三幕的序幕,拿俄米重新掌握话语和指挥权。她知道波阿斯的仁慈,就立刻抓住这个机会。自从路得在波阿斯的禾田拾麦穗回来,拿俄米的态度显得积极和乐观。她没有等候上帝以神迹插手,却是主动策划下一步,确立长远的生命得保存计划。拿俄米使自己从灾害的蒙难者,转变成制造改变和挑战的中介。再次,波阿斯夹在两位足智多谋、行动果敢和迅速的女子之间,消极地扮演回应挑战的角色。

原始生命与文化的辩证的关系

拿俄米之前吩咐两位媳妇回到娘家,以便寻觅一门婚事,因为当时她在异地, 显得无能为力(一8-9)。现在,她回到犹大地后,就有能力重新进行这计划,因此对路得说:『女儿啊,我不是应当为你找个归宿,使你得幸福吗?』(三1)拿俄米吩咐路得去『洗个澡、抹上香膏、穿上最漂亮衣服、下到禾场去』,因为波阿斯在那里庆祝收成、吃喝和休息(三3)。路得必须趁他睡着后,『弄清楚他躺卧的地方,进去、掀露他的脚、躺下去』,然后波阿斯就会告诉路得该做什么(三4)。这两节经文,结构上有对称的四个动词。在这里,路得必须放弃寡妇的装扮,换上新的装束,除了改变容貌之外,象征她待人迎娶,如同新娘,将进入人生新的一页。 路得赞同婆婆的计划,听从她的吩咐去行。上次她违反婆婆的吩咐,拒绝留在摩押地,寻一门婚事,因为要继续照顾婆婆。现在,她愿意听从婆婆的建议,第二次去见波阿斯,乃是因为这么行动,可以获取保障婆婆的生计。

路得与波阿斯,第一次的见面是『恰巧、公开、白天』,这次的见面是『一种选择、私下、黑夜里』。然而,都是牵涉到生命与死亡的挣扎。以前,路得主动出击出去拾麦穗,为了解决暂时、紧急和原始生存的物质的需要。然而,这不是长久计,因为现在大麦和小麦都受割完了,拾麦穗也停止了。现在拿俄米登场,设计解决长远的需要,为了使到生命能够在制度上或文化得到保存——为路得觅得一门婚事。从『拾麦穗』到『婚姻』,我们看到原始生命进展到文化和制度的确立;看到死亡过渡到生命的不同方式。

今天我们出去『拾麦穗、传福音』,叫失丧者得医治和得释放。然而,我们也要建立教会、机构、制度、教育和建筑物,使到生命的传承和过渡,在文化和制度里得以保存到万代。耶稣的救恩,在原始生命的需求里展露,同时也走进制度和文化,施行改造、更新和建立的工作。早期西方宣教士来到东方,除了传福音,同时也为当地社群成就许多文化建设,譬如说:建立学校,介绍科技新知等。今天,我们不能够说,因为耶稣快回来,信仰群体就走入地下,放弃所有文化建设,甚至反对建造教堂。我们必须把福音的内容和质素,具体落实在文化里。我们的救恩论是宽敞的,从福音化,提升到基督化的生活建设。

世界向基督徒发出挑战

叙述者说:『波阿斯吃喝完了,心理舒畅,就去躺在麦堆旁边的一个脚落。』(三7)这是隐秘的地方,稍微偏远,不是人经常到之处,可以容许二人独处不受干扰。之前,路得恰巧到了波阿斯的田里,现在波阿斯又恰巧躺在隐秘角落,方便路得行事。这两个恰巧,不仅仅是恰巧,乃是上帝的介入。然后,路得偷偷地掀开波阿斯下半身的衣被,带有暧昧性质和象征意义,表达了路得将要说的话。这行动主动或大胆地向波阿斯示爱和以身相许,请求波阿斯娶她为妻。夜半, 波阿斯可能是着凉, 惊醒过来, 一翻身过来,发现一个女子躺在自己的脚边,一脸惊讶就说:『你是谁?……』(三8-9)之前,在田里,波阿斯问:『那是谁家的姑娘呢?』言下之意,牵涉到物品的所属权。事实是,路得并不属于谁,乃是自由人。现在波阿斯问:『你是谁?』这问题,牵涉到人物的的身份。读者看见,两次,女子激发男子的好奇,也平反了自己的身份地位。路得就回答:『我是你的婢女路得……』(三9)

路得听从拿俄米吩咐去做,而拿俄米说过,波阿斯将会吩咐你怎么做。然而,路得的回答叫人惊讶,她展露了本身话语和主动权。她吩咐波阿斯怎么做,说:『……请用你的衣襟(原文:翅膀)遮盖你的婢女,因为你是我的有买赎权的近亲。』(三9)路得的用词,要求波阿斯履行之前他发出的祝福语:『愿意耶和华酬报你,使你投靠在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二12)路得乃是挑战波阿斯以行动来实现上帝的祝福,就是迎娶她过门,使她可以投靠在波阿斯的翅膀下,得到照顾和保障。波阿斯曾经亲口祝福路得,他是有能力做到,而且也有义务去履行。路得,以一个外邦女子身份,呼召一位以色列男子去履行他的责任。

波阿斯回答:『我的女儿,愿你蒙耶和华赐福……现在你不要怕,你所说的,我一定去做。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个贤慧的女人……可惜,还有一个有买赎权的近亲,比我更亲。』(三10-12)一个主动,果敢和贤慧的女子,终于在一个危险,精密筹划下的行动,安然渡过,得到一位男子的祝福,得到女子所要的幸福。女性与男性;外邦与本族;年轻与年老;贫穷与富有;所有异质的二元对立,被『女性的贤慧』所冲破。波阿斯亲口称赞路得贤慧,乃是作者的叙事策略,提醒读者不可以怀疑路得的品格。然而,『还有一位,比我更亲的近亲……』这句话,产生张力,带给读者悬念与好奇,叫人追看下去。

今天,教会或者个别基督徒,乃是属灵的以色列。我们对世界宣告喜讯,耶稣基督的救赎临到了,被掳者,受压迫者得释放!其实,世界也在向我们召手和宣告,正如『路得挑战波阿斯』那样,挑战我们履行责任,实现我们亲口所宣扬上帝的祝福。我们有能力做到,又是责无旁贷,然而,我们怎么回应呢?宣教活动本身,必然包括社会服务和文化建设,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人的努力和上帝的旨意与恩典

到了将近黎明时分,路得起来准备回城里去,波阿斯对路得说:『你除下外衣/披巾,紧紧拿在手中,好将足够份量的大麦放在上面。』然后,波阿斯帮她扛在肩上,她就进城去了,回去给婆婆,拿俄米。(14-15节) 路得回到婆婆那里,对她说:『那人给了我重份量大麦,对我说,你不可以空手回去见你的婆婆。』(17节) 这话回应拿俄米刚回到伯利恒的时候,向城中妇女怨叹说:『我满满的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的回来。』(一2) 。『空手』和『空空』是同一个字。因为路得在拿俄米身边,将会带来新的景象,扭转婆媳二人的命运。之前的拿俄米的『空空回来』被扭转,因为路得『没有空手回来』。波阿斯也是透过这重份量的大麦,传达一个信息,目的是要拿俄米明白他的意向;对于和路得结婚的事,他是认真的,并且事情在进行中。学者周永健为这整章经文下了很好的结语:

叙事里三个主角,都积极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为别人着想,愿意尽上一己的责任。但是,难道一切只是人为就可以成事吗?上帝的作为在哪里?我们读到拿俄米的谋略、路得的听从和勇敢、波阿斯的正直的义气。但是只凭这些就足够吗?不是的,在一切人为的事情背后,有着上帝的作为。在第三章,作者两次提及耶和华,都是出自波阿斯的口; 他为路得祝福:『愿你蒙耶和华祝福,你末后的恩比先前更大。』(10节)。当他确实要娶路得,就承诺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为你尽了本分。』(13节)原来发生在路得身上的美事,正是耶和华的作为,是上帝美善的配合。波阿斯的起誓,也表明他的决心和依靠,尽了自己的本分,也同时把事情交托给耶和华。再加上路得行动上的顺利,因为能够遇上一些的恰巧,让我看见,人的计谋和努力是需要的,但是不足够,不可以缺少上帝的旨意和恩典。

人的努力,做到最好,只能够控制本身的小宇宙。然而,上帝正在掌控整个大宇宙。当人在自己的小宇宙里成功了,最容易落入傲慢和自我中心的网罗,因为当一切都好象很自足的时,人不必依靠上帝,事情也会如常的成就,上帝从此被人排挤出去。今天我们还在寻求上帝的旨意、依靠他、亲近他和凡事心存感恩吗?

2011年12月27日星期二

我的回忆不是我的



路得记一章

拿俄米和路得 (第一幕)


路得记讲述两位女性,在古代父权社会如何互爱互怜,共同面对生命的重担,包括天然灾害、生活艰苦、缺乏保障、危险和死亡。这两位女子是年老的家婆,拿俄米和年轻的媳妇,路得。这故事可以分成四个场景,第一幕叙述在(路得记1章)。在士师秉政时期,犹大地面临饥荒,人们面对死亡的威胁。以利米勒带了太太,拿俄米和两个儿子,去到外邦的摩押地寻求生机。他们一家人,一个完整的家去到摩押地,享受那地里的肥美。虽然犹大地的天灾被解决了,接踵而来是人的死亡。首先,父亲以利米勒死了。一家人三口在那地总共住了十年,很不幸的两个儿子也死了,留下年老的拿俄米和两位媳妇。十年人事几番新,这三位女人,从『母亲』变成『非母亲』,从妻子变成寡妇;她们被剥夺了生命一切的身份地位和保障。从犹大出发(1节)到决定回归犹大地(7节),拿俄米打转了一圈,从完整到破落,从寻求生机到死亡结局。起初,她为了逃避饥荒而离开犹大,现在因为听闻犹大有粮食而决定回归。这时候拿俄米不准许两位媳妇随同自己回乡,吩咐他们各自留在本乡,而且回到娘家去,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求生机会。

希伯来文(一8)的交叉结构如此说:

A 去吧,你们还是各自回娘家吧!
B 愿耶和华恩待你们,
C 好像你们善待已死的人和我一样。
B’愿耶和华使你们找到归宿
A’各自住在你们丈夫的家里

从『人情』看见『上帝的眷顾』

上述经文指出,拿俄米祈求上帝恩待两位媳妇,给她们幸福的未来。拿俄米能够这么祈求上帝施恩典,不是因为她以前曾经得到上帝的眷顾。一路来她经历饥荒、迁离和死亡。拿俄米的祈求的唯一根据是,她一路来得到两位媳妇的恩待,以及对她们的感激。经文的中心点在C:『好象你们善待以死的人和我一样。』在拿俄米心中,这两位外邦媳妇的恩待和眷顾,就像上帝的恩慈与眷顾的模范。在经历患难时,看不见上帝的恩典介入,但是看到旁人对自己的信实和恩慈,因此可以想象一个上帝干预的未来,以及施行恩典的可能性。

今天我们看见一些基督徒,因为经历挫折、伤害、失败和不公义的对待,就埋怨上帝为何不插手,怀疑上帝的信实与真实存在,甚至就此放弃信仰。然而,在『拿俄米的痛楚经历』所笼罩下,我们不应当忽略有一些人在我们身边支持我们,以爱心和关怀与我们一同度过难关。就是因为这些见证人,我们不可以自暴自弃,对上帝失去信心。透过这些见证人,上帝激发我们想象和信念,保证我们,明天是有希望的,困难会得到扭转的!有人说得很好:『我在外工作必然遇见挫折、诬蔑和挨骂,但是回到家里知道还有两位女人;我的妈妈和太太,在支持我,认为我是行的,那就足够了,我可以重新振作起来!』

我们祈求上帝,行神迹介入,解决我们的问题。然而,上帝的答复可能就是差派一些人,到我们身边安慰和鼓励我们。
我们能够接受,这就是上帝的答复吗?我们能够接受安慰吗?或者我们坚持上帝必须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应允我们的祷告?有些人抱怨说,会友和牧师都不尽责,做事不当,甚至伤害到我,叫我的信心冷淡退后。那不就转换教会了事吗?然而,进而发现全世界的基督徒都出了问题。最后大条道理选择在家里独自敬拜,或者在自己的心里敬拜,拒绝参与教会团契。为何这些人只是看见负面的见证而受影响,却从来不因为看见正面的见证,而大发热心起来?其实问题在于,人本身的自义和为自己的软弱寻找借口!拿俄米就不同,她在黑暗无望里,仍然看见两位媳妇曾经任劳任怨服事家人的需要。

还有一些人受到挫折累累,就从此怨天尤人,觉得天蹋下来,大呼,上帝死了,没望了!他们又投诉,为何其他人不和自己一样叫苦连天呢!
其实这些人正如小孩子的幼稚,把自己的痛苦无限放大。自己的小宇宙倒塌了,就以为是整个宇宙都灭亡,从此把自己关在悲愤、苦毒和哀伤里,走不出来。拿俄米就不同,她在痛苦里仍然看见两位媳妇的好,看见她们未来还有幸福可言。拿俄米还看见远方的犹大地,上帝正在眷顾那里的百姓,赐粮食给他们。拿俄米很清楚,是自己的小宇宙倒塌了,但世界还在继续,上帝还在那里掌权,祝福许多人。

生命定向在于抉择的力量


俄耳巴起初声明不离开拿俄米,但是婆婆阐明客观环境的利害关系,一再吩咐媳妇离开后,她选择在行动上离开婆婆。她的选择是明智的,合乎环境的考量以及服从婆婆的吩咐。然而,她的离开,使到她从此在故事里消失。她得以在摩押地得生存,却在叙事里死亡。她听从婆婆的叮嘱,使她从此与婆婆分开。拿俄米和俄耳巴二人的考量,是顺从环境的力量,但是路得仅仅顺从抉择的力量。路得决定跟随婆婆。她的生命流向受制于内心呼唤的抉择力量,纵然这么做是违反客观环境的考量以及婆婆的命令。她选择异邦的危难,放下本国、娘家的保障和丰美。她放弃熟悉的环境,换来陌生和疏离。路得违反婆婆的吩咐,却使到她能够和婆婆一起共患难。

从文化和生机来看,路得选择了死亡,放下生命。她舍弃家庭、家国身份和本土信仰。在整个以色列历史,只有信心之父亚伯拉罕,能够比美路得的勇敢和委身。然而,
亚伯拉罕首先得到上帝呼召和应许(创十二1-5)。上帝的应许和介入,推动以及维持亚伯拉罕的信心。还有,亚伯拉罕是一个大男人,有妻子在身边,有财产掌握在手上。路得却是一无所有,一个女人,没有上帝的呼召和应许,没有人在身边保护她。她单独活着,做决定,没有支持小组在背后。路得的典范,凸显人必须活出道德勇气。我们的生命的定向,安身立命的立足点,乃是根据内心一鼓抉择的力量,而不应该受到环境的利害关系所左右。珥俄巴的离去也不算错,然而她的一生就此从神圣的叙事里消失,缺席于上帝救赎的蓝图。她屈服于环境的压迫,流失于芸芸人海当中。今天你是否遭受挫折,心灰意冷,开始想放弃? 愿你重拾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诚实面对自己。让你的一生,服从于抉择的力量,行走在上帝的旨意和计划里!

上帝那无形的手

拿俄米和路得,很快的到达犹大的伯利恒。当地妇女们立刻起了骚动,都来观看说,这不是拿俄米回来了吗? 拿俄米回答说:『不要叫我,拿俄米,叫我,马拉吧!』

A 因为权能者使我吃尽了苦头,
B 我满满的出去,耶和华却使我空空地回来
B’为什么还叫我,拿俄米呢?因耶和华折磨我
A’权能者加害于我。(一20-21)

拿俄米当时非常心酸,她只是看到上帝没有赐福于她,甚至剥夺她所有的生命财产和保障。在中间的(B-B’)段,我们看见『满满、甜蜜和空空、折磨』的强烈对照。然而,拿俄米的一生就好象她自己所论断的吗?叙述者适时介入收回话语权力,说了终结的评语:『拿俄米的媳妇,路得和拿俄米一同回来,而且当时正是开始收割大麦的时候。』(22节)路得的名字代表抉择下的忠诚和委身,她与拿俄米在一起。而且当时正遇上大麦收成的季节,预示一个美满幸福的光景即将展开。因此拿俄米不是孤单的,不是没有盼望的!

到此,叙事里各个人物间的对话,虽然出现耶和华和大能者的名,我们没看见上帝具体的介入祝福和应许,只有女人本身投入生命、在苦难里挣扎、与危险搏斗。然而,叙述者适时介入的评论,宣告了也见证了上帝那无形的手与她们同在,引领她们一同迈向美满幸福的未来;上帝成了缺席的在场。今天,你纵然没有看见上帝以神迹奇事介入,以及应许你必然成就大事,但你相信上帝那无形的手,在你毫不察觉的情况下引领着你,眷顾着你吗?你是否像路得一样,以坚定的信心来跟从上帝,永不舍弃他;并且对信仰忠诚而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愿意把不可见的未来交托给上帝?

2011年12月20日星期二

我和我骄傲的倔强


使徒行传六8—15; 七54—60

司提反殉道

司提反是初期教会七个执事之一,负责管理分配食物给孤儿寡妇。他满有恩赐和能力,被圣灵充满,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他的智慧出众,令敌对者无言以对。犹太人领袖最后诉诸暴力,诬告司提反亵渎上帝和圣殿,将他拉出城外,用石头打死。司提反成了教会历史第一个殉道者。司提反和犹太人辩论的内容是重温上帝的救恩历史。然后他在总结控诉犹太人顽梗,不遵行律法,还杀害上帝的先知,包括杀了上帝差派来的耶稣(七51-53)。今天基督徒大多活在信仰自由,安逸的环境中,那么司提反的殉道经历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提示呢?

信仰的代价

司提反讲了一篇很长的福音信息,每句话狠狠刺中犹太人的心,令敌对气氛沸腾。议会的领袖非常恼怒,咬牙切齿,好象饿狼被激怒,随即展开攻击!然而,司提反却是被圣灵充满,举目望天,看见上帝的荣耀,耶稣站在上帝的右边。司提反被这异象震撼,当众宣告:『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边。』(54-56節)这宣言肯定耶稣是复活的主,现在被天父接纳,得到高升在天的地位。这点切中犹太人的要害,因为他们曾经判耶稣死刑,把他钉死。这些人就大声喊叫,掩耳不要听,又拥上前去,抓住司提反,把他推出城外,用石头打他。路加描绘的司提反,活出主耶稣受难的典范。司提反见证主耶稣的高升,叫人想起耶稣也曾经站在公会前说出类似的话(太二十六64,路二十二69)这点无疑激怒了判耶稣死刑的犹太人领袖。司提反临死说的话,大致上耶稣也如此说,譬如:『求主接收我的灵魂』(路二十三46),『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路二十三34)。

究竟司提反的殉道,对照耶稣受难经历,提供我们什么提示呢?原来耶稣得到高升,站在上帝的右边,因他曾经在世上经历苦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经过受苦而得到高升,也正是司提反个人经历的写照。司提反身处苦难中看见这个异象时,给予他强烈的鼓励和安慰。耶稣最终得到高升,也预示司提反将得到高升今天我们不必殉道,然而可能因为坚持信仰,顺服上帝的原因,受到别人的排斥或伤害。司提反的经历提醒我们,不要在苦难中失去信心,也不必感到愤愤不平,因为将来我们必然得着高升,进入荣耀里。让我们向司提反学习,举目望天,定睛在主耶稣的身上。属天的指望叫我们能够忍受一些属地的痛楚。

今天你看见上帝的荣耀吗?或者反过来问:我们是否愿意为信仰的缘故受一点的苦呢?信徒在世俗生活里,每当坚持信仰时,可能会比起非信徒来吃亏、经历一些不便,或者付出一些自己的珍宝,那你愿意吗?司提反为主殉道,提醒我们,基督信仰是一个必须付上代价的信仰。只有受苦后,才能得到高升,而只有祝福,不必付任何代价,那是廉价恩典!

做个信仰的大冒险家

司提反的遇害和往后的教会发展,拥有什么关系呢?作为一位遇害的基督徒,原因到底为何?未来的影响又是什么?严格來说,司提反的遇害並非因为他的行为或者谋略,而是他对当时宗教和信仰体制的批判!他严厉指出后者的问题:『你们说我不尊敬上帝,也不遵守律法传统,其实最不听话的就是你们了!』对犹太人而言,圣殿是敬拜的唯一场所,因为这是上帝的居所,是上帝设立宝座的地方。所以圣殿的神圣,不允许任何的冒犯、亵渎、侮辱,甚至是污蔑。然而,司提反竟引用诗篇告诉他们:『主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脚凳,你们要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里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吗?』


換言之,司提反指出当他们坚持上帝一定在圣殿时,他们既污蔑了上帝,同时也离弃了律法的传统。这样的说法,非常革命性,达到摧毁固有传统思维的效果。犹太人不能接受,因为这是恐怖的改变,既牵涉神圣的建築物,也影响长期对于律法的理解。先前,耶穌便是被套上这个『亵渎神圣』的罪名被起诉,现在司提反又再一次以此被入罪,遭乱石砸死。这是非常反讽,顺从上帝旨意的人被处死,罪名是冒犯上帝!事实上,传统往往意味著一种权威,在时光洪流里,逐渐转为强势的,被扭曲的意识形态。

司提反的死,为了打破这种僵化的意识形态。感谢神,信徒这种牺牲不是白白的,无谓的牺牲!耶穌曾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十二24)。司提反所结的第一粒麥子就是扫罗,也就是以后的使徒保罗。扫罗当时负责看守衣服,因此他是帮凶,也有份参于杀害司提反。扫罗在耶路撒冷眼睁睁看着司提反活活被石头打死。『他们正用石头打的时候,司提反呼吁主说:求主耶穌接收我的灵魂!又跪下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扫罗也喜悅他被害』(徒7:59-60)。更叫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杀害司提反的帮凶,日后反而被上帝呼召成为使徒,将福音带到异邦。扫罗成为使徒保罗后,不是为别人『看守衣服』,乃是为别人『穿上衣服』——带给人『新生』。

我们相信扫罗看见司提反从容就义的那一幕,一定会深深打动他的心,也是让他在大马色遇见耶稣,然后虛心接受耶穌的远因。他虽然站在旁边,亲眼看见这一切的残暴,然而也是他,在往后的几十年中接续了司提反的精神,成了出人意表的反讽。這里呈现了生命传承信仰的重要性,另方面也凸显福音传递的不可预料性。无论司提反、保罗都只是福音传承过程中的一粒麥子,然而传承本身实为一种冒险与突破,沒有传承,就没有改变,但也沒有人知道改变会带來怎样的结果,正如沒有人知道此刻的迫害,竟导致福音從耶路撒冷推广到犹大、撒玛利亚的正面果效一样。

所以说当我们遇见困难和瓶颈时,虽然前景一片黑暗,也不要沮丧或放弃,因为上帝会施行奇妙的作为,扭转乾坤!当年谁会料到基督教会有一天扩展成了世界性第一大信仰呢?对于我们今天的信徒和教会来说,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抱死也要走出去,打破限制和拦阻的果敢行动!当然,有人会觉得自己有年纪、时间、工作、家庭等等限制,似乎都不允许自己有太多的投入,如何可能走出去?只要我们愿意,走出去是有方法的。无论人力投入、经济支持及祷告后援等等事奉,都能让福音有更宽广的出口。只要愿意投入,就算是一点点的改变都会成为美丽的契机。毕竟上帝已经赐给我们这么丰盛的产业,为何我们不愿意分享,反而成为我们的牢笼?生命难道不是透过生命来改变,来传承的吗?我们要互相鼓励,不只是停留于心理的感动,我们需要的是实质的行动!明天会更好,如果你愿意为明天而付出,走出今天。

2011年12月18日星期日

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撒母耳记上一21—28;三1—11

撒母耳的诞生

以利加拿每年都带着两个妻子,哈拿和比尼拿,上示罗上帝的殿献祭给上帝。以利加拿钟爱哈拿,虽然一直以来哈拿没有生育。比尼拿生了几个孩子,因此常常讥笑和讽刺哈拿,叫哈拿受尽委屈。对于当时的女人,没有孩子是一种羞辱和遗憾,甚至连丈夫的百般爱怜也不足抵消。这一年,哈拿来到上帝的圣所悲痛哭泣,向上帝许愿说:『上帝啊!求你怜悯我。如果你记念我,赐给我一个儿子,我愿把他献给你,让他终身事奉你,永远不剃头发。』当哈拿回去后,上帝顾念她,她真的怀孕了!一年后撒母耳诞生了。哈拿充满初为人母的喜悦,但是她还是很乐意把撒母耳带到祭司以利那里,留下学习事奉上帝(撒上二11)。撒母耳渐渐长大,上帝和以色列人都很喜爱他。上帝非常喜悦哈拿的感恩行动,后来赐给她另外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撒上二21)。

在失控的情况里,仍然有指望因为上帝垂听

哈拿一家人每年都到会幕前献祭。哈拿更是在会幕前痛哭许愿而蒙神垂听,然后产下儿子撒母耳。哈拿接着将撒母耳带到会幕前还愿,让儿子在那里长大,终身事奉上帝。那么这会幕,也被称为『耶和华的殿』,究竟情况如何?会幕里有约柜,表示上帝与百姓同在的地方,也是百姓来到献祭和敬拜上帝的地方。然而,我们看见这里已经堕落成一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上帝的恩膏荡然无存!圣经说,因为以色列人行为败坏,随从异教,上帝已经很久没借着士师,或祭司向百姓说话了。不单如此,以利的孩子乃是品行不端、不尊重上帝和藐视上帝的祭物。他们明目张胆的以不法手段偷取百姓的祭物,还和会幕前服侍的女子行淫乱的事。以利没能力管教这两个邪恶的儿子。然而,就是在这个黑暗时期、上帝默示稀少、受人藐视和糟踏的地方,我们看见一些敬虔人的朝拜和哀哭声。就是在这里,上帝垂听人的祷告,以及一件美好的事发生。我们看见哈拿,一位可怜小女子的哀求,在最差劲的会幕前,仍然有指望,神仍然垂听!上帝是信实,满有慈爱的。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环境,他都垂听软弱者的哀求。

今天你可能是处于一个失控、不理想和消极的环境里,而你选择逃避上帝,宁愿继续信仰冷淡。哈拿的生命提醒我们,以最虔诚的祷告,最馨香的祭物带到上帝的会幕前。以利疏于管教儿子,也没有把上帝的会幕管理妥当。纵然上帝差派一位神人去斥责他,他没有悔改和进行改革的迹象。可能是因为他已经老迈,或是对自己的儿子徇私。然而,出乎意料的,同一个以利,也同样在会幕前,却是把撒母耳抚养成材,成为上帝和众人都喜欢的孩子(撒上二26)!如果你是哈拿,你放心将小撒母耳交给以利这样的人来抚养吗?而且,还要让小孩子在那种环境下长大,你可能觉得这是下下策!然而,上帝的救恩真是人所始料不及,在绝望中也有盼望,在失控的时刻仍然有指望!

为人父母者,都想竭力教养好孩子,希望他们早日成才。然而,因着种种因素,父母亲还是无法掌握孩子整个成长的过程。可能问题来自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大环境的影响或者是孩子心智和身体的缺陷。在这失控的当儿,父母还有指望吗?作为父母亲,我们无须被不利的环境或状况所吓倒,尽管把这些问题交托给上帝,继续忠心服事他,专心依靠神会介入扭转劣势。上帝在寻找一位『现代的哈拿』,是你吗?


祝福满满的人生

哈拿得子不易,她经历过许多旁人的耻笑和等候的煎熬。如今她生下小撒母耳,却是很快的就要和爱子分开,把他留在会幕前被抚养长大。换作是你,你愿意吗?这是艰难的抉择,不过哈拿还是愿意,因为她要履行向上帝许下的诺言。没想到的是,当她愿意这么献上后,上帝非常悦纳他的信心,因此祝福她得到更多的儿女。不单如此,我们还看见撒母耳长大后,移居回他的家乡,拉玛。他在家乡和妈妈一齐生活,并且如常地娶妻,生儿。在拉玛,他一直扮演先知,祭司和士师的角色,直到老死及被埋葬在家乡(撒上二十五1)。哈拿愿意献上撒母耳后,她其实也没有失去这个儿子。上帝反而把多倍的祝福倾倒在她的身上。哈拿的哀求和她对上帝的忠心,让她成为上帝和众人眼中一位蒙福的人。你愿意仿效哈拿的抉择吗?

少年人的积极态度和殷勤工作

让我们来看看撒母耳的成长过程和被呼召经历。撒母耳从小就在会幕前热心的事奉上帝,成为以利的得力助手。那为何上帝还要向他发出呼召呢?其实这里不是讲生命被更新,救赎或医治释放。这里是讲到一个人的生命被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负担一项巨大的使命。当时社会属灵气候低靡,士师秉政过了三百年,信仰和道德每况愈下。上帝的言语稀少,异象也不常有(1节)。撒母耳出来後,成就了划时代的贡献,开创一代先知运动,取代传统的祭司的领导职分。因此,撒母耳的出生,不单单是了结了哈拿的一个心愿那么简单。我们看见撒母耳长大后,扮演一个重要的身份和角色。他有很长的时间成为先知,祭司和士师。他的出现,改变了以色列的政治和属灵气候。他带领以色列从低靡,分裂的士师时期,过渡到繁盛的君主政制。他领导以色列全国经历信仰、军事和政治上的复兴!

如果撒母耳的出身和成长背景是百物待兴的荒凉情景,那当时他本人的心态又是如何的呢?撒母耳和以利,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利当时眼目昏花,是生理上的软弱无力,也是属灵意义上的昏暗。以利躺卧在自己的寝室,撒母耳却是躺卧在上帝的殿中,靠近置放约柜的地方(2-3节)。以利仿佛一颗陨星下坠,夕阳西下,而撒母耳却是旭日初升,发出耀目的光辉!当时约柜旁的灯火没熄灭,正直夜栏人静的时刻,撒母耳守候在上帝约柜跟前。上帝就在这时候呼喊撒母耳的名字,撒母耳立刻起身,来到以利那里,察看是否以利在叫他。以利回答说,不是,然后吩咐撒母耳回去安心睡觉。但是撒母耳没有因此怠慢、松懈、真的睡了!他反而再三地听到声音呼叫他,而不厌其烦地来到以利那里察看,是否以利在呼叫他。撒母耳听到上帝的呼叫声,而以利却听不到,印证了以利被淘汰而撒母耳却脱颖而出。无论如何,一点肯定是,撒母耳拥有不辞劳苦、积极事奉、儆醒守候上帝跟前的心态。

撒母耳的殷勤服事给予今天的年轻人很好的提醒,成功不是不劳而获的,上帝的『呼叫声』不是无端端跑出来的。年轻人必须保持积极的态度和精进行动,就是最讨天父以及父母亲的喜悦。平日我们应当努力不懈参加教会的敬拜和事奉。在我们的学业和工作上,我们必须努力向上,就在我们努力奋斗的当中,突然一天,上帝的『呼叫声』临到我们,开启我们生命的潜力,将我们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开始时,撒母耳不知道呼叫声乃是出自于上帝,因为他没有经验过上帝的启示(7节)。然而,他三次追问以利,最后从他那里知道这是上帝的呼声,就准备好回应上帝。其实撒母耳三次追问,也是提醒以利,上帝重新发出启示了!可惜以利真的属灵昏花了,需要被三次反复追问,才觉悟到上帝的临在。最后当上帝再次呼召撒母耳,撒母耳立刻回应:请说,仆人敬听(10节)。当撒目耳立刻回应后,这呼召顿时成了一个『异象』(15节)。这『异象』成了撒母耳生命大大被提升的起点。之前上帝呼叫撒母耳后,撒母耳必须向以利请求指示。很讽刺的,现在以利反过来呼叫撒母耳,我儿啊,撒母耳!他请求撒母耳告诉他上帝究竟说了什么话(16-17节)。

这事后,撒母耳就完全不一样了!上帝呼召撒母耳,让他开始先知的生涯,最后他成了全国备受承认的先知。在还未得到上帝的『异象』时,撒母耳的身量,上帝和众人对他的喜爱,都不断增长(二26)。这是一种自然式,渐进式的成长。然而,当撒母耳得到上帝的启示,看见『异象』后,他经历一种『灵恩式』的成长,跳跃式的蜕变!经文这么形容:这时撒母耳口中说的一切话,没有一句落空(19节),因此全以色列都承认,上帝确立了撒母耳为先知。开始时上帝的言语和异象稀少,现在上帝在示罗,向撒母耳启示自己(21节)。这是个人和整个社会群体都经历到的大转变!

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天国总动员


出埃及记三十五4至三十六7

全民一心,建造会幕

出埃及记三十二章记载以色列民众把金耳环摘下来,陶铸和雕刻了一个金牛犊。他们向这个金牛犊跪拜和献祭,然后吃喝,起来玩乐。他们这个行动,无疑是犯罪,背叛上帝。上帝大大发怒,但摩西为人民求情代祷,求赦免百姓的罪。然后在三十三至三十四章,记载上帝重新和以色列民同行,并且重新立约和赐下十诫的法板。这里出现情节逆转,凸显上帝乃是很有恩典的上帝。在三十五章,记载以色列全体会众,同心合意,全民总动员为上帝建造会幕。这个举动被看为,以色列民以行动来回应上帝的命令和恩典。

在三十五至三十六7整篇叙述里,重复出现的字眼是——『全体、全部、凡是、一切』。譬如:三十五4,5,10,20,21,22,23,24,25,26,29,31节;三十六1,2,3,4,7节。这是作者的叙事策略,在于突出全体会众的同心合意、充满热诚、兴奋和踊跃回应上帝,并且听从上帝的命令,尽力献上本身的资源,为上帝建造会幕。会众这种表现不但回应上帝的恩典,更是扭转了他们之前的忤逆上帝,敬拜金牛犊,得罪上帝的行为。今天让我们从以色列民众的回应吸取亮光,好检讨本身有否从正面,积极的行动来回应上帝的恩典和命令?以色列民众的热烈,同心行动中,包含了『奉献金钱、服事和顺服』。

奉献金钱

摩西对以色列全体会众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是这样——你们中间,凡是甘心乐意的,要拿礼物来献给耶和华……』这些礼物包括:『金、银、铜、蓝色紫色朱红色线、细麻、山羊毛、染红的公羊皮、海狗皮、皂荚木、灯油、并做膏油和香的香料、红玛瑙与别样的宝石……』(三十五4-9)民众怎么回应呢?『以色列全体会众,凡心里受感动和甘心乐意的,都拿耶和华的礼物来,用以做会幕和其中一切的使用,有用以做圣衣。凡心里乐意献礼物的,连男带女,各将金器,就是胸前针、耳环、打印的戒……无论男女,凡甘心乐意献礼物给耶和华的,都将礼物拿来,做耶和华借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程。』(三十五20-29)经文不厌其烦,详细的列出奉献的东西的名单,是要突出——『全体』会众,『完全』顺服上帝的吩咐,『甘心乐意』的将『一切』上帝给予的资源,『全部』都带来献上给上帝使用。

其实以色列民的财宝乃是出于上帝特意的赐予。他们曾在埃及做奴隶,从那里得到这一切金银财宝。就在他们出埃及的前夕,从埃及人那里索取的财宝(十二35-36)。民众的奉献实在热烈,他们献出的礼物超出所需要的,甚至工匠来对摩西说:『百姓拿来的礼物,富富有余,超过神吩咐所作工程使用的需要!』摩西就传令:『无论男女,不必再为圣所拿什么礼物来,因为所有的材料够作一切工程,而且有余。』这样才拦住百姓不再拿礼物来。(三十六5-6)今天教会是否经历这种绰绰有余,甚至要求会众说:够了,大家不必再奉献了?或者教会还是长年累月,面对经济拮据的窘境?有人投诉说:『为何教会总是在讲钱呢?再讲钱,我就要离开啦!』『教会领导层在滥用金钱啊!我要把钱奉献给其他的团体。』

无论如何,我们全体会众,必须各尽其职,起来建立神的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弗四12)。基督的身体——教会必须成长,无论是软体或硬体层面。这个工程是上帝的命令,需要大家献出上帝祝福我们的资源,包括我们的金银财宝!从奉献金钱一事上,上帝立刻就能看出我们对他的热诚。对上帝忠心的人一定是慷慨的。同时,求上帝给我们智慧,如何去使用这些财宝,有透明度和问责的程序。你有尽力、乐意和忠心的献上你的财宝吗?让我们摘下金银来建造『上帝的圣所,基督的身体』,而不是摘下金银来陶铸『金牛犊』,取代了上帝配得荣耀和地位,惹怒上帝!

每个人都参与服事

摩西又说:『你们中间凡是心里有智慧的,都要来做耶和华一切所吩咐的……就是做帐幕和帐幕的罩棚、并帐幕的盖、钩子、板、闩、柱子、帐幕的座……』(三十五10-19)百姓怎么回应呢?『凡心中有智慧的妇女亲手纺线,把所纺的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细麻都拿了来……凡有智慧心里受感的妇女就纺山羊毛,都拿了来……』(三十五25-28)而且又说:『犹大支派的比撒列,耶和华的灵充满他,使他有智慧,聪明,知识,能做各样的巧工的技能;能想出巧工,用金、银、铜制造各物……又有亚何利亚伯,心里灵明,能教导人。』(三十五30-35)『凡耶和华赐他心里有智慧,而且受感前来做这工的,摩西把他们和比撒列并亚何利亚伯,一同召来。他们从摩西收了以色列人,为着圣所并圣所使用之工所拿来的礼物……』

三十六2-3 记载,出来服事的人包括妇女、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以及其他的人。他们一同来参与和配合,表示每个人都有上帝给予的恩赐,可以参于,互相配搭,一同来建立上帝的圣所。上帝赐给每个属他的人特有的才能,赐个他圣灵充满,给予他恩膏,能力和智慧。我们应当发挥恩赐,就连在人看来与宗教信仰无关的才能,都可以用在叫上帝得荣耀的事上。『巧匠』暗示一种以工作的质量与美观为夸耀。原来上帝也关心人的侍奉是否精彩。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都应当在服事岗位上使用上帝所赐给的创造力。教会需要你,你有挺身而出,献上你的恩赐服事上帝吗?会幕不是随随便便的被造成,而是一种巧夺天工的『巧工』。这个会幕的金碧辉煌,包含黄金、碧玉、各种宝石、优质木料和布料。这个视觉隐喻指向『伊甸园的华美』(创二10-14),上帝甚至愉悦地步行在园内。还有所罗门的圣殿的华观(王上六2-36),以及未来的『新耶路撒冷』(启二十一章)。以上一系列华丽的描述,凸显『上帝居住在子民中间』和『丰盛生命的赐予』。

今天让我们全体总动员,起来出钱出力,打造上帝的殿,因为上帝要居住在我们当中,并且赐予我们丰盛生命的福气。每个人都服从经文重复说:『上帝吩咐……』(三十五4,10,29节;三十六1,5),并且繁琐的列出长长的清单,应当做些什么(三十五11-9)。然后,全民都『听从吩咐』而行了,同心的献出力量,按照长长的清单,逐一的进行,成就建造上帝的圣所的工程。这种修辞突出整体会众,以行动来完全服从上帝命令。而且每个人都是甘心乐意,热烈的,同心合意的!

出埃及记二十五至三十一章,记载上帝告诉摩西,建造帐幕和献祭的硬体规格,启示上帝要住在子民中间的意愿。在三十五章里,摩西呼吁百姓以行动来回应,以及成就上帝的这个意愿和吩咐。以色列全民众的确做到了。上帝怎么吩咐,他们整体会众就怎么服从。其实在旷野的处境,在千万个群众之间,要取得共识以便合作行事,并不容易。每个人一定有各自的需要和难题,以及各自的意见和做法。当时织布要用很多的时间,能有两三件以上衣服的人就是富有的了。织成能够给会幕用的布,更是艰巨的工程。如果不是百姓齐心协力,就不能建成会幕。他们能够克服这些的拦阻和分歧,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齐心协力,服从上帝的吩咐。上帝透过摩西,怎么吩咐,民众就怎么遵从。今天我们是否仍然在浪费时间?浪费在各持己见,在私欲的争吵和追求本身的议程?我们应当服从上帝,以上帝的吩咐和议程,作为我们议程。

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你欠生命一个神迹


约翰福音六1—14

耶稣以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

在约但河边的浅滩,靠近一个名为伯赛大犹利亚斯的村庄,有一个小草原;耶稣在那里施行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神迹。这个神迹是唯一的四本福音书都记载的神迹。约翰没有记载主的最后晚餐,但这个神迹所提到耶稣祝谢了,就掰开饼,是在呼应前者。门徒被差派分粮食的举动,也是分享了耶稣救恩和负起为主受苦的职事。当时耶稣看见饥饿,疲倦的人群,就问腓力:『哪里可以找食物给这些人吃?』(5节)这地方是腓力的家乡,所以他很务实,准确的答复耶稣说:『就是二十两银子,或是等于当时八个月的薪水;让这么多人吃一点,还是不够!』(7节)另一面,安得烈引荐了一个小孩子,他带来了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安得烈的语气是:『主啊!我们只有这一点点,我想一定不够的。』(8-9节)想不到耶稣就是用这一点点,喂饱五千人,还把剩遗的装满十二个篮子。

你有的一点点,也可以献上

基于本身『头脑』的谋算,安德烈和腓力同样认为,对于面前的困难,最多只能够表示遗憾。然而,安德烈还是看见一个小孩拿出五个个饼,两条鱼,就自告奋勇的呈现给耶稣,而神迹就这样的发生了!过分倚重理性,很多时候会成为耶稣大能和慈爱的拦阻。头脑的盘算,使到我们的眼睛不能超越眼前所见的,耳朵不能听见周围微弱的呼喊,心灵感受不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安德烈使用了自己的眼睛,并且有所发现,就凭着信心献上。在耶稣的手中,这点微不足道成了五千人的祝福。这是一个从小变大;从少变多的神迹。 一个小孩子对照五千个成年的男人;五饼二鱼胜过八个月薪水。而且这是大麦饼和腌鱼,都是穷人的随身干粮。当然不可以少了能化少成多的大牧者。

耶稣是一位能力超过摩西的先知(14节),因为摩西让人吃的吗哪,是不能留到明天的。然而,耶稣叫人吃饱后,还能把剩下的装满12个篮子,供给后人去享用。你相信这位大牧者,弥賽亞,今天能够在你的身上施行同样的神迹吗?关键是你愿意效法那位小孩子,把你仅有的一点点献上。不要担心这一点点不够成就大事,也不要因为只有一点点不够,而成为你退缩的借口。我们时常犯的错误就是做什么都要算到足够,算到妥当才敢踏出去。如果什么都算到足才敢做,那么耶稣又有什么空间,可以为我们做些事情呢?原来学习信靠,等候上帝的意思就是——自己做了最好的打算,但是还是不够,还差那一点点,就让神去带领,成全吧!你有尽力、勇敢的和单凭信心的,投入你的事工吗?如果你尽力策划了一切,还感到不够的话,别担心,耶稣曾经用五饼二鱼去喂饱五千人,今天他也会同样的使用你。耶稣就是在等候你,献出你一分力量。你愿意献出来吗?

不间断的供给

请注意,五饼二鱼是从耶稣的手上一直分派出去。耶稣没有在祝谢后,就把饼和鱼, 從天降下到众人面前,或是降到草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好象当年吗哪降下来的情况那样。既然是这样,如果你是五千人当中的一分子,当你看见鱼和饼一一的被分派,却还未轮到你时,你会焦急吗?你会担心吗?可能你会问:『还要等到几时才轮到我呢?会不会到我时,鱼和饼都派完了?』的确,上帝的供给很多时候不是洒落全地,使到全地布满粮食,任由我们去拿。它却是一点又一点的到来,需要我们凭信心去轮候。如果你今天只得到一点点的福气,或者是还在轮候你的福气,千万不要放弃,耐心的等候吧!你等候上帝时的那份耐心,其实就是你对上帝的信心。很可惜许多人等不及上帝的祝福到来,就宁愿抛弃那起初的信心,回到世界里去寻找祝福!

福杯满溢

最后我们看到耶稣的恩典不但足够我们用,而且绰绰有遗,装满十二个篮子。耶稣化少成多的权能不但让我们的需要得到供给,而且还超出我们所预料,所需要的。无饼二鱼的神迹,教导我们献上仅有的,无论多少。上帝的供给和祝福可能是一点一点的到来,却是不间断的,你有信心去接受和等候吗?最后当你有一天坐下来,数算一下上帝的恩典时,你突然发现,你得到的远远超过当初你所祈求的。原来上帝在你身上施下的恩典,终于满溢出来,足以恩及你的后代和你身边的人。你愿意成为上帝赐福的管道吗?不单止你蒙福,而且还有余,为你身边的人带来福气,带来影响!

2011年12月3日星期六

凭谁来为我定位


以斯帖记四1—17

以斯帖成了民族的救星

故事背景发生在大概公元前480年,当时犹太人被掳後,生活在波斯的亚哈随鲁王的政权下。王最宠爱的大臣名叫哈曼。犹太人末底改拒绝向哈曼下跪,惹起哈曼的嫉恨,设计除灭在波斯境内全部的犹太人。末底改有一位他从小就抚养成人的堂妹,以斯帖。以斯帖当时美貌出众,在隐瞒犹太人的身份之下被送进宫,当选为王后。可能当时犹太人在波斯社会中受到藐视,属于边缘群体,末底改不想以斯帖因着犹太身份,妨碍她成为王后。末底改知道犹太人将要被灭族后,就很焦急地把这噩耗传达给宫中的以斯帖,好叫她在王那里说情。最後以斯帖冒险在未被王召见下,鼓起勇气去见王,陈明哈曼的计谋,终于挽救了犹太全族的性命。以斯帖接着亲手策划使到哈曼被王处死,而末底改反得到高升。

活出你的『潜能、身份、使命』

在王宫外,末底改撕裂衣服、穿上麻衣、蒙灰尘、在城中行走,痛哭哀号(1节)。当时其他的犹太人也和末底改一样的哭泣哀号、穿麻衣、蒙灰土(3节)。这种外在的举动,乃是典型的伤心欲绝和悔改的表现,也表示末底改的命运紧紧和全族人结连。末底改一路走到朝门前,以公开的哀伤渲染族人面临的不公义。这一系列的哀痛举动,是纯粹的表露哀伤?痛悔和祈求上帝的拯救?或是为了使到王后动容?以斯帖在宫内,听闻族人的哀伤情况,感到很忧愁,立刻派人给末底改送来衣服。末底改拒绝以斯帖送来的衣裳,直至另外一个太监前来查问究竟,他就对太监陈明因由,并且透过后者向以斯帖送话。至此,隐约看见犹太人末底改和波斯王后之间存在一道鸿沟。末底改透过太监的传话,要求以斯帖:『嘱咐她进去见王,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恳切祈求。』(8节)这点呼应摩西被要求去见法老王,为自己的族人请命(出七1-2)。摩西是埃及王子和希伯来人的身份,他着手带本族出埃及;以斯帖是波斯王后和犹太人的身份,她会出手相救吗?

以斯帖首先拒绝这个要求,因为没有王的召见下,她是不能够擅自进去见王(11节)。她还公开一个秘密,原来王已经三十天没有召见她了,她仿佛已经失宠了!一路来,以斯帖是完全顺服于人的吩咐,但是现在她第一次有主见,做出一个权衡利害的选择。以前瓦实提不依从王的命令来到王的面前,被罢免了;现在以斯帖在没有王的召见下,来到王的面前,是会被处死的!以前末底改吩咐以斯帖隐藏犹太人的身份,现在族人面对危机,他却要求以斯帖公开保密的身份,为族人的存活求情。在这非常时刻,不但末底改和族人的命运结连,以斯帖也必须做出改变和族人结连。以斯帖一直来只是波斯王后,不曾和本身的族群做出公开的身份认同,现在她怎么办呢?

末底改情词迫人地催迫以斯帖:『你若闭口不言,犹太人必从别处蒙拯救;而你和你父家却必至灭亡!你当上王后,不是为了现在这个机会吗?』(13-14节)这仿佛意味着末底改还有别的对策,或者纯粹依靠上帝的保守?如果以斯帖不出手相助,她可能会因自己本来是犹太人身份被杀。这是末底改给予以斯帖的威胁吗?在这紧急时刻,以斯帖终于变成非常主动,吩咐末底改:『招聚所有的犹太人,为我禁食3天;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16-17节)以前低调、柔顺的以斯帖变成勇敢的策划者,现在末底改反而要听从以斯帖的吩咐。以前瓦实提和众妇女在宫内开宴会(一9),现在以斯帖和众女侍在宫内集体禁食。这个『禁食』行动凸显一股抗议的动力,在压抑一直出现的『筵席』氛围,预示以斯帖在扭转瓦实提的厄运!

以斯帖一直来只是生活在内宫的安逸,并且隐藏犹太身份;现在她挺身而出和族人成为一体。宫女们也选择站在以斯帖那边,一同禁食。到此,我们看见以斯帖的性格发展至成熟。她已经做王后五年,末底改的一句话,『不是为了现在的机会吗?』,给予她当头棒喝!激发她发挥本身里头独立而勇敢的质素。这是一个危机时刻,也是一个契机,让以斯帖实现她的潜能和使命,也借此突显她独特的身份。她是犹太人、犹太民族的救星、作为一个犹太女子,去摆平一个犹太男人搞砸的局面!从这一刻起,以斯帖主动出击控制大局。以斯帖终于找到了她的定位!她本来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二7节),後来却成为人人喜爱的王后(二9,15,17节),最终更成为拯救同胞的民族英雄。她由听命者,执行者(二10,15,20节)摇身一变,成为懂得部署的策划者(四:16)。她从掩饰的波斯人,变成和族人认同的犹太人。

原来危机也是契机,给人一个机会做出抉择。透过抉择和行动,人活出他的潜能,确立本身真正的身份和成就人生的使命。今天你在上帝的计划中,找到你的定位吗?我们从万人当中被拣选,认识上帝,又来到了今天的光景,是为了什么?我们自问肩负什么使命?又可以提供什么贡献呢?原来要活出一个成熟神子民的质素,必须找到本身的定位。我们的身份是基督徒、是上帝的儿女、教会的一分子,应当把握今天的机会,做出抉择,立刻行动去完成上帝计划的大事。相信耶稣,是意味着抉择和行动的!我们应当在职场、教会事奉、家庭里、社区里……完成上帝托付我们的使命。你今天活得不精彩、不快乐、缺乏勇气,没有完全发挥本身的潜能,因为你还没有找到你的定位,还没有确立你的身份。

把握时机,投入群体的命运

值得留意的是,以斯帖的行动本身,不是孤军作战。以斯帖进去见王,不再依赖她过去的美貌。她在禁食三天后,可能身体和容貌,已经变得衰弱和苍白,况且王已经三十天没有召见她了。她可以依赖的是谁呢?她依赖本身群体的同心和支持;依赖一个集体的禁食行动,以提供精神支持,而且是暗喻寻求上帝在危难时介入拯救。以斯帖和宫女一齐禁食;宫外的末底改和犹太群体也团结一致,集体禁食,也是借此支持以斯帖。到此,以斯帖是宁死不怕,完全投入拯救同族人和族人的命运休戚与共。很吊诡的,以斯帖的『进去见王』也使她和瓦实提结连;以斯帖是违反王命晋见,瓦实提是违反王命,拒绝晋见。这点显出:个体的旅程、身份和使命得以实现,个体本身必须参与群体的命运。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见群体团契的重要。经历挣扎和困难的时候,人需要与群体分担面前的考验和彼此扶持。我们应当不吝啬的,对于有需要的弟兄姐妹施予援手。

以斯帖可以选择自保吗?她有理由恋慕皇后的荣华和安逸,但她选择抵抗不公义的迫害,选择为群体贡献,完成使命的荣誉。今天你的信仰群体是否正面临一个危机、问题、发展计划、契机吗?可能是正推动宣教、植堂、建堂、小组运动、服事缺人手、金钱危机。现在是时候,你不可以继续孤军作战,继续隐藏在背后,应当立刻投入群体的生活,一起建设。对于那些在危机当中挣扎的肢体,伸出援手吧!今天上帝挑战你出来回应。如果你今天拒绝回应,上帝也会从别的地方兴起他适当的人,因为上帝的工还是要继续。记得末底改那句话:上帝给了你这么多恩典,难道不是为了今天吗?上帝让你身处现在的岗位,就是预备你在时机临到时为他工作。

驾驭世事的变幻莫测和难以捉摸

以斯帖和宫女们的禁食,乃至犹太人全族人的禁食,是团结一心的表现,以精神支持以斯帖,或是为了祈求上帝的介入?禁食一般指向仰望上帝,但这里还是没有提到神的名。末底改说,犹太人可以从『别处』获得拯救,这『别处』是暗示上帝的介入吗?经文小心谨慎地不提到上帝,但是读者仍然感受到上帝的同在好像隐形的手,一直支配着以斯帖叙事的逆转。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有上帝亲自启示和一路伴随着许多神迹奇事,但是以斯帖的世界里,上帝是隐藏的。虽然以斯帖记没有提到上帝,以斯帖本人却在这表面上世俗的生活中遇见上帝。犹太人得救,不纯粹是因为以斯帖有勇有谋行事,也由于事情在偶然巧妙下发生,这些都见证上帝隐藏的手在背后。以斯帖记的这种叙事策略,在希伯来经典的传统里是很不寻常的;既显露上帝,也隐藏上帝。吊诡的说,上帝是『缺席的在场』!在这种张力下,我们听见以斯帖的哀号:『死就死吧!』,显出她是抱着殉身的准备。

这个哀号仿佛在表达一种,人无法控制世事的无奈感。这股张力,来自相信上帝的照管,同时又肯定人在世事变幻中的无奈。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也是生活在这样『以斯帖的世界』里。我们应当确信上帝会保守,也要接受事物的随机发生,出乎人的期盼和意料。很多时候,我们错误以为如果对神有信心,就可以要求事情必然像自己所要求那样成就,甚至要求诸般神迹奇事的印证。然而,以斯帖记要求我们对神的同在必须有信心,同时也要抱着『死就死吧!』的心态去接受世事难以捉摸。我们必须谦卑地承认,人是无法绝对掌握神的旨意的;也无法百分百确定凡事必如愿以偿。能够保持这种平常心;凡事信靠神、对神不离不弃和尊重神的主权,就是一个成熟基督徒的表现。

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

轻轻听,我要轻轻听!


约翰福音二十1—18

马利亚听见复活主的声音


抹大拉的马利亚,曾经出现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前,以及在耶稣复活後的空坟墓前。她以前认识耶稣是『朋友和老师』,那么在耶稣复活后,她如何重新认识耶稣呢?她亲眼看见耶稣死了、看见空坟墓、看见天使、甚至看见复活後的耶稣,然而她还是不明白!她不明白耶稣必须复活、必得荣耀、然后要回去天父那里。她最终得以真正认识耶稣不是因为『眼见』,乃是因为『听见』耶稣的声音。原来『听见』胜于『看见』。

从布局来看,这段叙事的主题是『不明白』,因为『不明白或不知道』总共出现4次(2,9,13,14节)。每一次出现『不明白或不知道』时,都是指向耶稣或我主。而20章是约翰福音的尾端,正好呼应开首所说:『他在世界,世界也是借着他造的,世界却不如认识他。』(约一10)2节和3节是错误陈述——误以为主的遗体被挪去,而两个错误陈述包含三次的『不知道』,使到14节的耶稣站在眼前也『不知道』更为突出。马利亚不知道耶稣站在前面,接着她想要抓住耶稣。她的不明白,正如彼得不让耶稣洗他的脚,然后又要耶稣洗他全身(约十三6-10)。

听见胜于看见

当我们看见周遭的环境,掌握客观的环境,但并不使到我们了解真理,了解上帝的旨意,譬如说:马利亚看见空坟墓、天使、耶稣、甚至抓住耶稣,但是她还是不明白。当她听见主的声音,就突然觉悟了!觉悟到原来这是耶稣、觉悟到耶稣将得荣耀、觉悟到耶稣要去到哪里。今天我们还有『听主的声音』吗?世界太多东西和声音搅乱我们。譬如:各种资讯、电视、电影、歌曲、购物广场和忙工作等等。这都使到人身体疲累、消耗、无法祷告、听道、灵修、看书和思想上帝的事。人们抗议说,难道不工作赚钱?当然要!然而,一点是肯定的,当你掌握了整个客观环境,赚得世间一切,这不会使你『明白』!我们必须提醒自己:『有听主的声音吗?』主是好牧人,他的羊听他的声音。马利亚是主的羊,她听见主的声音,就明白。同样的,我们不是一般的世人,乃是被主呼召,主的羊,必须听主的声音。

上帝的启示,逐渐趋走『不明白』

马利亚起先不了解, 耶稣必須复活,得荣耀,然後去到父那里。上述四次出现的『不明白或不知道』时,每一次都连续更加明显的启示。2节出现坟墓被挪开后,耶稣的身体不见了;9节出现在耶稣的裹头巾没有和细麻布放在一处,是另在一边卷着;13节出现在两个天使说话后;14节出现在耶稣显现后,凸显世间的传统和偏见,如何拦阻我们认识基督。并且也提醒我们上帝的启示不断在指引我们,帮助我们从『不知道、不明白』过渡到『明白和相信』。当马利亚听主的声音时,上帝持续不断的启示给她知道。不但如此,读者从马利亚的叙事了解到,耶稣已经复活了,得荣耀,要去到父哪里。

今天我们也能够得到上帝的启示,引导我们人生的路。问题是,我们听谁的声音?世界的或主耶稣的声音?我们读书、工作、结婚、移民、服事、投资金钱……如此这般策划人生,是否有寻求上帝的意思,让上帝引导我们?如果今天我们不知道怎么做决定,不如『听主的声音』,上帝会逐渐启示我们,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抉择。

报好消息,见证复活的主

2节的马利亚对门徒说:『有人把主从坟墓里挪去了……』呼应18节的告诉门徒说:『我已经看见了主!』这是马利亚极大的转变,从原来充满忧虑,不明白,变成充满信心,明白耶稣已经复活,并且把讯息传开。马利亚马上跑去,报告主复活的好消息,凸显复活节的真意,推到最高点就是『见证耶稣,报好消息』。马利亚去报告一件,她以前不明白的事。我们以前也不明白福音,现在明白吗?我们有作出报告吗?马利亚经历的转变反映当人追随上帝逐渐的启示,可以从不信过渡到相信,并且到处宣讲上帝的作为,使到其他人也能够认识耶稣,获得启示和经历生命改变。

耶稣的复活扭转我们『从不明白』到『明白』,从『被动』到『主动』。让我们趕快行動,从『听主声音』到『宣扬主』。今天,我们的生命是否在见证耶稣?让我们在行动上积极宣扬耶稣的福音,参与上帝的国的建造。信徒这种积极见证主的生命质素,一定不是消极、忧伤和不明白的生命;却是蒙恩的生命,能够活出踏实、喜乐、有爱和有盼望的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