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星期五
我要第三者
王上二十二1--40
米該亞先知預言亞哈陣亡
北国亚哈王定意要和亚兰交战,目的是得回失地,基列的拉末。南国犹大王约沙法前来协助亚哈,但提醒他,应该求问耶和华。亚哈就召了四百先知发预言,他们说可以上去。约沙法再度要求,亚哈不得已召米该亚,一位常说不吉利话的先知——米该亚。当时的情况很有趣,仿似米该亚一人对四百亚舍拉先知,对照先前,以利亚一人对四百五十个巴力先知。二王穿上朝服,在城门听米该亚说预言,情况好像要官在审问犯人。众先知说,可以上去,米该亚开始也是说可以,然后改口说,兵士好象羊分散,没有牧人。表示亚哈将会战死!亚哈立刻向约沙法印证说,这米该亚就是说不祥的话。米该亚接着揭示了天庭上的一幕,指到上帝容许虚假的灵来诱骗亚哈上阵。上面的天庭,对照下面的地庭;天上的王,上帝在掌控以及愚弄地下的王。亚哈知道米该亚在讽刺自己是听取虚假的灵,就打了米该亚,然后将他下到牢里,只给他少量的水。亚哈能够平安回来吗?亚该亚回答亚哈说,我等着你回来,不过是你的尸体回来!
没有人能够逃脱上帝的审判
米该亚首先说,可以上去,会打胜的。亚哈不相信。他知道米该亚总是说不吉利的话。况且他知道,什么才是耶和话的真话,虽然他不打算顺服。天庭上帝和众天军,对照地下亚哈和众先知与军兵;让我们看见,地上的王和天上的王在角力。地上的王要偏行自己的路,逆天而行。亚哈以为可以靠自己的聪明,逃过上帝的预言,但他终于死得很莫名其妙,证明上帝的手在背后掌管一切。亚哈脫下王服裝, 假扮兵士,希望不惹起敌人的注意。然而, 從此他也沒有機會再穿上王服了,因為他被敌军随意发射一箭就射死, 而且箭是剛巧射到盔甲之缝。他可以逃走回去医伤,但是战请激烈,没机会逃走。他受伤后,被迫靠着军车旁,站立,假装没有死,其实慢慢流血过多,真的死了!
以色列终于战败,有声音喊叫,众兵士分散,回去吧!谁在呼喊呢?不知道是谁的声音。预言说过,有如羊分散,没有主人!最后,军车在妓女洗澡的地方洗刷,或是译作妓女用那被血污染的水来洗澡。狗又来舔亚哈的血。亚哈和妓女扯上关系,表示他在信仰上背道,杀先知,杀拿伯,终于得到报应。
留心第三者的声音
那谎言的灵,从上帝那里下来,欺骗亚哈。这只是文学修辞手法,指出上帝在掌管一切,而且讽刺那四百位先知,是假先知,说谎言在讨王的高兴。亚哈的硬心,喜欢听好话,加上那谎言的灵,喜欢说好话,促成了悲剧。那亚哈没有机会回头吗?上帝其实给了亚哈另外一把声音,是真理的灵,就是米该亚的声音。这声音将天庭一幕揭开让他们看见。
今天,我们的身边出现很多第三者的声音,我们有没有邀请他们进入我们的生命?我们是听那好听的话,邀请那虚假的灵进来?或是,明知道上帝的话——真理的灵,在身边响起,也不理会它?当我们硬着心,要走自己的路,虚假的灵就趁机会而入,说好话,怂恿我们离开正道。提醒自己,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不单牵涉到我们和上帝的关系,其实还有魔鬼在旁边欺骗我们,引诱我们离开上帝,走向灭亡。
结论:
不少人说,为何我经历不到上帝的救恩?为何我们的生命充满不安、烦躁和不顺利?因为我们没有邀请第三者的声音,进入我们的生命,来帮助我们,给我们指引。我们是自己立定主意要偏行自己的路。好象亚哈立定注意,要攻打亚兰那样。或者我们是喜欢听好听的话,就是那些支持我们,怂恿我们按照自己意思去做的话。然而,这是来自虚假的灵,我们要当心!我们应该听从上帝的声音,虽然那是不好听的话。而我们其实也知道那是真话。
今天有一些人,包括传道人,只传扬好听的话,都是祝福人的话。这些所谓的先知话语,是来自米该亚或是另外那四百位先知?
2012年9月3日星期一
千刀万里追
大卫躲避扫罗王的追杀
撒母耳上二十一1-15
大卫击杀了巨人哥利亚後,又多次成功击败敌人非利士人,从此成为人们歌颂与瞩目的对象。扫罗王却因此妒嫉大卫的功绩,感到自己的王位可能一朝不保。扫罗多次蓄意杀害大卫,令到大卫不得不逃离王宫。大卫尝试投靠撒母耳和约拿单,但是两者都不能给他长久的披护。大卫被迫逃亡到挪伯,求助于祭司亚希米勒。这位祭司乃是前祭司以利的曾孙。亚希米勒战战兢兢的出来迎接大卫,预示不祥的事即将发生?(1节)
『哥利亚的刀』重現江湖
大卫在何种状况下和亚希米勒会面?当时他失去了以色列社会上的保护,成为到处流荡的边缘人。这窘态具体表现在他的『饥饿』,表示身体机能的软弱与衰退。而且当时他手上没有『武器』,无能掌握自己的人身安全。这是一种人生到了绝望的境界。你是否经历过这种困境和绝望呢?在这种情况下,大卫得到上帝的保守和供应。 祭司亚希米勒同情大卫的处境,破例给他几块陈设饼吃。这些陈设饼乃是献祭给上帝的祭物,只有服侍在会幕前的祭司才可以吃(利二十四5-9)。无论如何,大卫还得辩明说,他和同伴们在外做事时,不曾亲近女色,因此方才符合祭司提出的条件,能够吃那些饼(4-6节)。
这隐含地指出,大卫被赐予陈设饼乃是得蒙上帝的许可。在新约有记载,耶稣提起件事,指出律法上的规定,必要时也可以破例(路六3-4节)这事件还有更深的属灵意义,表明大卫从此得到祭司系统的承认,因为在往後日子,祭司一家人因为接待大卫的缘故,被扫罗所杀,只剩下亚比亚他一人,带着以弗得投靠大卫(二十二6-23)。宗教正统以及影响力,从此归于大卫了。大卫开始有祭司替他在往後的活动里,求问上帝。
另外一点叫人感到意外,大卫在祭司那里重新获得当年他砍下哥利亚人头的那柄哥利亚的刀(9节)。这柄刀的出现,来得正是时候,提醒大卫当年的威水史。这把刀肯定大卫被上帝拣选的身份,也在危难时安慰大卫,上帝必然看顾到底。祭司从挂着的祭司袍——以弗得,把刀拿出来,交给大卫。大卫得到这把刀,生命有保障,而祭司本人却是因为失去这刀,预示将死于非命。无论是饼或是刀,都证明上帝在我们潦倒,危难时,提供我们眷顾和保守。如果人生经历苦难和磨炼,乃是必经之路,那么上帝的保守和看顾也是必然的临到我们。上帝能够破例的眷顾我们,然而,我们还是要问:我们是否拥有一柄哥利亚的刀,在必要时,能够重现眼前呢?
今天我们应当随时候命,出去为上帝争战,正如当年大卫为上帝争战,击杀哥利亚,夺取那哥利亚的刀。我们应该知道,事奉上帝,为上帝的国献上一切,都不是白费的。身为上帝国的勇士,我们必须为上帝争战,不能够闲着。在战场上,透过每场胜利累积无数的哥利亚的刀。在我们落难时,这些『哥利亚的刀』就会重现眼前,提供保守和安慰。问题是,许多人期待『哥利亚的刀』出现,但是却不愿意挺身而出,为上帝争战,在战场上击杀哥利亚,夺取他的刀。你愿意为上帝的国度争战吗?投资在上帝的国,必得百倍收获。
『哥利亚的刀』重新出现,也提醒我们应当投资在友情上。当我们选择帮助别人,与他人建立互助互惠的友情,那么在我们落难时,或是有需要的时候,往往朋友的关爱,援手就会出现。相反的,那些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人,在友情库里,毫无存款可言,只是在透支他人的恩典!这种人,遭遇劫难时,又怎能预期“哥利亚的刀”会出现,为自己解难呢?
你选择祝福他人或是透支他人恩典呢?
大丈夫能屈能伸
大卫为了保存性命,曾两度的使诈。第一次,当亚希米勒问:『为何你独自一个人到来?』大卫欺骗他说,是扫罗王派他来执行一件机密的公干(2节)。这位祭司不疑有他,就接待大卫,最后却因此遭到灭门之灾!第二次,大卫在迦特王,亚吉的面前假装疯颠。迦特是巨人哥利亚的家乡。大卫带着那柄哥利亚的刀,不知怎地流荡到敌人的地方,可能大卫以为这里是扫罗势力范围之外,比较安全。然而,事与愿违,大卫差点葬身此地,因为迦特王收到情报说,这个人原来就是击杀了哥利亚的以色列勇士,大卫。 在危急下,大卫装作愚笨,在门扇上胡乱写字,捶打。他还装作疯子,让口水经胡子流下来(12-13节)。胡子是男人尊贵的象征,只有疯子才会有这种表现。
在这里,我们看见大卫不是完全的人,他甚至保留一些黑社会老大的狡猾与诡诈作风!然而,如果我们同情地了解,大卫展现出一股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精神。一点难能可贵的是,在危难的时候,大卫没有放弃,没有坐以待毙,也没有怨天尤人。他选择暂且忍受屈辱,等待时机,奋斗到底。最后,我们看见,大卫经历了许多艰辛後,终于名正言顺的登基为王,成为以色列王朝最辉煌的帝王。
今天你是否处在人生的低谷,经历许多委屈和不如意的事呢? 你可能在职场上受到委屈,为了工作和生计,选择忍受。然而,在教会服事当中,你是否也能够忍受一些委屈?其实在服事的岗位上,我们可能经历到委屈,到时我们必须忍受和忍让。原来上帝所拣选的受膏者,不是一帆风顺,拥有事事如意的人生。成大事的人乃是经历过大风浪,经得起屈辱的人。 让我们向上帝支取力量,能够坚忍到底,在逆境当中,懂得能屈能伸。忍一时海阔天空,时机一到,我们就能够展翅上腾!大卫现今在迦特王面前受屈辱,但不久后他重回此地,带来六百个人,得到王的信任,赐给他一座城(二十七1-6)。如果有人不必受到委屈的话,很可能他就是令别人受委屈的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自从大卫击杀了哥利亚後,民间流传一句话: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11节)。对于一般人,包括大卫在内,歌功颂德的话当然非常的好听,然而就是这句话,叫大卫从此永无宁日,必须逃离扫罗的追杀。这次大卫带着哥利亚的刀去到哥利亚的家乡——迦特,仿佛自投罗网!这是人生来到了绝望中的绝望!在这危险的当儿,『大卫杀死万万』这句话再次响起,暴露大卫的身份。
很讽刺的,击杀哥利亚的功劳,加上民间的歌功颂德,在这时反而成了大卫的咒诅,真叫人始料不及!换作是我们,我们会怎么想呢?我们可能觉得,不如过一个平淡的牧羊生活,为何要当英雄呢?为何要被膏立为王呢?的确,人的一生包含许多的无奈和难以意料,所谓;塞翁失马或得马,焉知非福,焉知非祸!原来一切的得与失,都是我们所猜不透的。因此在我们得意时,我们必须儆醒自守,不可以态度嚣张,盛气凌人。要知道,今天的成就,可能是过眼云烟,成了明日的咒诅。在我们失意时,也不要绝望,今天的挫折,可能酝酿着明日的成功。今天你身处在什么环境当中?你认为一切都是在你的掌握当中吗?或是你认为世事难料,叫人无所适从?
无论如何,大卫生命里的得与失,提醒我们必须尊崇上帝,作为我们生命的主宰,从此我们可以信靠他。上帝必然保守我们,叫我们得着圆满,幸福的人生。在充满不确定性,未知的环境当中,我们仍然拥有从上帝而来的安稳,这就是基督徒的安身立命之道!佛家讲因缘,乃是很消极的观念。相反的,我们相信上帝隐藏的手在背后引导我们,保守我们。从此我们可以很积极的过每一天,纵然在变幻莫测,得失难料当中,仍然有盼望,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撒母耳上二十一1-15
大卫击杀了巨人哥利亚後,又多次成功击败敌人非利士人,从此成为人们歌颂与瞩目的对象。扫罗王却因此妒嫉大卫的功绩,感到自己的王位可能一朝不保。扫罗多次蓄意杀害大卫,令到大卫不得不逃离王宫。大卫尝试投靠撒母耳和约拿单,但是两者都不能给他长久的披护。大卫被迫逃亡到挪伯,求助于祭司亚希米勒。这位祭司乃是前祭司以利的曾孙。亚希米勒战战兢兢的出来迎接大卫,预示不祥的事即将发生?(1节)
『哥利亚的刀』重現江湖
大卫在何种状况下和亚希米勒会面?当时他失去了以色列社会上的保护,成为到处流荡的边缘人。这窘态具体表现在他的『饥饿』,表示身体机能的软弱与衰退。而且当时他手上没有『武器』,无能掌握自己的人身安全。这是一种人生到了绝望的境界。你是否经历过这种困境和绝望呢?在这种情况下,大卫得到上帝的保守和供应。 祭司亚希米勒同情大卫的处境,破例给他几块陈设饼吃。这些陈设饼乃是献祭给上帝的祭物,只有服侍在会幕前的祭司才可以吃(利二十四5-9)。无论如何,大卫还得辩明说,他和同伴们在外做事时,不曾亲近女色,因此方才符合祭司提出的条件,能够吃那些饼(4-6节)。
这隐含地指出,大卫被赐予陈设饼乃是得蒙上帝的许可。在新约有记载,耶稣提起件事,指出律法上的规定,必要时也可以破例(路六3-4节)这事件还有更深的属灵意义,表明大卫从此得到祭司系统的承认,因为在往後日子,祭司一家人因为接待大卫的缘故,被扫罗所杀,只剩下亚比亚他一人,带着以弗得投靠大卫(二十二6-23)。宗教正统以及影响力,从此归于大卫了。大卫开始有祭司替他在往後的活动里,求问上帝。
另外一点叫人感到意外,大卫在祭司那里重新获得当年他砍下哥利亚人头的那柄哥利亚的刀(9节)。这柄刀的出现,来得正是时候,提醒大卫当年的威水史。这把刀肯定大卫被上帝拣选的身份,也在危难时安慰大卫,上帝必然看顾到底。祭司从挂着的祭司袍——以弗得,把刀拿出来,交给大卫。大卫得到这把刀,生命有保障,而祭司本人却是因为失去这刀,预示将死于非命。无论是饼或是刀,都证明上帝在我们潦倒,危难时,提供我们眷顾和保守。如果人生经历苦难和磨炼,乃是必经之路,那么上帝的保守和看顾也是必然的临到我们。上帝能够破例的眷顾我们,然而,我们还是要问:我们是否拥有一柄哥利亚的刀,在必要时,能够重现眼前呢?
今天我们应当随时候命,出去为上帝争战,正如当年大卫为上帝争战,击杀哥利亚,夺取那哥利亚的刀。我们应该知道,事奉上帝,为上帝的国献上一切,都不是白费的。身为上帝国的勇士,我们必须为上帝争战,不能够闲着。在战场上,透过每场胜利累积无数的哥利亚的刀。在我们落难时,这些『哥利亚的刀』就会重现眼前,提供保守和安慰。问题是,许多人期待『哥利亚的刀』出现,但是却不愿意挺身而出,为上帝争战,在战场上击杀哥利亚,夺取他的刀。你愿意为上帝的国度争战吗?投资在上帝的国,必得百倍收获。
『哥利亚的刀』重新出现,也提醒我们应当投资在友情上。当我们选择帮助别人,与他人建立互助互惠的友情,那么在我们落难时,或是有需要的时候,往往朋友的关爱,援手就会出现。相反的,那些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人,在友情库里,毫无存款可言,只是在透支他人的恩典!这种人,遭遇劫难时,又怎能预期“哥利亚的刀”会出现,为自己解难呢?
你选择祝福他人或是透支他人恩典呢?
大丈夫能屈能伸
大卫为了保存性命,曾两度的使诈。第一次,当亚希米勒问:『为何你独自一个人到来?』大卫欺骗他说,是扫罗王派他来执行一件机密的公干(2节)。这位祭司不疑有他,就接待大卫,最后却因此遭到灭门之灾!第二次,大卫在迦特王,亚吉的面前假装疯颠。迦特是巨人哥利亚的家乡。大卫带着那柄哥利亚的刀,不知怎地流荡到敌人的地方,可能大卫以为这里是扫罗势力范围之外,比较安全。然而,事与愿违,大卫差点葬身此地,因为迦特王收到情报说,这个人原来就是击杀了哥利亚的以色列勇士,大卫。 在危急下,大卫装作愚笨,在门扇上胡乱写字,捶打。他还装作疯子,让口水经胡子流下来(12-13节)。胡子是男人尊贵的象征,只有疯子才会有这种表现。
在这里,我们看见大卫不是完全的人,他甚至保留一些黑社会老大的狡猾与诡诈作风!然而,如果我们同情地了解,大卫展现出一股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精神。一点难能可贵的是,在危难的时候,大卫没有放弃,没有坐以待毙,也没有怨天尤人。他选择暂且忍受屈辱,等待时机,奋斗到底。最后,我们看见,大卫经历了许多艰辛後,终于名正言顺的登基为王,成为以色列王朝最辉煌的帝王。
今天你是否处在人生的低谷,经历许多委屈和不如意的事呢? 你可能在职场上受到委屈,为了工作和生计,选择忍受。然而,在教会服事当中,你是否也能够忍受一些委屈?其实在服事的岗位上,我们可能经历到委屈,到时我们必须忍受和忍让。原来上帝所拣选的受膏者,不是一帆风顺,拥有事事如意的人生。成大事的人乃是经历过大风浪,经得起屈辱的人。 让我们向上帝支取力量,能够坚忍到底,在逆境当中,懂得能屈能伸。忍一时海阔天空,时机一到,我们就能够展翅上腾!大卫现今在迦特王面前受屈辱,但不久后他重回此地,带来六百个人,得到王的信任,赐给他一座城(二十七1-6)。如果有人不必受到委屈的话,很可能他就是令别人受委屈的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自从大卫击杀了哥利亚後,民间流传一句话: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11节)。对于一般人,包括大卫在内,歌功颂德的话当然非常的好听,然而就是这句话,叫大卫从此永无宁日,必须逃离扫罗的追杀。这次大卫带着哥利亚的刀去到哥利亚的家乡——迦特,仿佛自投罗网!这是人生来到了绝望中的绝望!在这危险的当儿,『大卫杀死万万』这句话再次响起,暴露大卫的身份。
很讽刺的,击杀哥利亚的功劳,加上民间的歌功颂德,在这时反而成了大卫的咒诅,真叫人始料不及!换作是我们,我们会怎么想呢?我们可能觉得,不如过一个平淡的牧羊生活,为何要当英雄呢?为何要被膏立为王呢?的确,人的一生包含许多的无奈和难以意料,所谓;塞翁失马或得马,焉知非福,焉知非祸!原来一切的得与失,都是我们所猜不透的。因此在我们得意时,我们必须儆醒自守,不可以态度嚣张,盛气凌人。要知道,今天的成就,可能是过眼云烟,成了明日的咒诅。在我们失意时,也不要绝望,今天的挫折,可能酝酿着明日的成功。今天你身处在什么环境当中?你认为一切都是在你的掌握当中吗?或是你认为世事难料,叫人无所适从?
无论如何,大卫生命里的得与失,提醒我们必须尊崇上帝,作为我们生命的主宰,从此我们可以信靠他。上帝必然保守我们,叫我们得着圆满,幸福的人生。在充满不确定性,未知的环境当中,我们仍然拥有从上帝而来的安稳,这就是基督徒的安身立命之道!佛家讲因缘,乃是很消极的观念。相反的,我们相信上帝隐藏的手在背后引导我们,保守我们。从此我们可以很积极的过每一天,纵然在变幻莫测,得失难料当中,仍然有盼望,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2012年8月15日星期三
少年狂想曲
撒母耳记上一21—28;三1—11
撒母耳的诞生
第二、成为上帝合乎心意的器皿,因此要寻求圣灵充满,加添力量,并且接受各种训练。
第三、满有耐心和恒心地努力实干,殷勤服事。
撒母耳的诞生
以利加拿每年都带着两个妻子,哈拿和比尼拿,上示罗上帝的殿献祭给上帝。以利加拿钟爱哈拿,虽然一直以来哈拿没有生育。比尼拿却生了几个孩子,而且常常讥笑和讽刺哈拿没有生育,叫哈拿受尽委屈。那时代的女人,没有孩子是一种羞辱和遗憾,甚至连丈夫的百般爱怜也不足抵消。这一年,哈拿来到上帝的圣所悲痛哭泣,向上帝许愿说:『上帝啊!求你怜悯我。如果你记念我,赐给我一个儿子,我愿把他献给你,让他终身事奉你,永远不剃头发。』当哈拿回去后,上帝顾念她,她真的怀孕了!一年后撒母耳诞生了。哈拿内心充满初为人母的欢悦,但是她没有忘记对上帝许下的诺言,就将年幼的撒母耳交给祭司以利,留在圣所事奉上帝,当一位在圣所服事的学徒(撒上二11)。撒母耳渐渐长大,上帝和以色列人都很喜爱他。
少年人是时代的盼望
年幼的撒母耳在会幕前事奉,这会幕有约柜,表示上帝与百姓同在的地方,也是百姓来到献祭和敬拜上帝的地方。然而,我们看见这里已经堕落成一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上帝的恩膏荡然无存!当时社会里属灵气候低靡,士师秉政过了三百年,信仰和道德每况愈下。以色列人行为败坏,随从异教,圣所被糟蹋。上帝已经很久没借着士师,或祭司向百姓说话了(1节)。祭司以利的孩子乃是品行不端、不尊重上帝和藐视上帝的祭物。他们明目张胆的以不法手段偷取百姓的祭物,还和会幕前服侍的女子行淫乱的事。上帝差派一位神人去斥责以利,但是他没有能力管教邪恶的儿子,因为他已经老迈,或是对自己的儿子徇私。时候已到,心血要被注入,以便带来新气息!同样在会幕前服事的撒母耳,却是被以利抚养成材,成为上帝和众人都喜欢的孩子(撒上二26)。上帝的作为真的奇妙!撒母耳的诞生和加入服事,扭转了哈拿的羞辱、以利家的失败和社会信仰生活的颓废。我们看见,少年人的出现带来神迹般的转机。
少年撒母耳在往后服事里,把握机会回应上帝的呼召,肩负重要的身份和角色。他成就了划时代的贡献,开创一代先知运动,取代传统的祭司的领导职分。他有很长的时间兼任先知,祭司和士师。他成功改变了以色列的政治和属灵气候,带领以色列从低靡,分裂的士师时期,过渡到繁盛的君主政制。在撒母耳的领导下,以色列全国经历信仰、军事和政治上的复兴。我们看见,这一切的大改变发生,乃是从一位少年人的生命开始。究竟少年撒母耳的生命,拥有什么特殊的经历和素质,使到他能够脱颖而出,为上帝成就大事?
态度积极、殷勤工作和回应上帝的呼召
少年撒母耳和年老的以利,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利当时眼目昏花,是生理上的软弱无力,也是属灵意义上的昏暗。以利躺卧在自己的寝室,撒母耳却是躺卧在上帝的殿中,靠近置放约柜的地方(2-3节)。年老的以利仿佛一颗陨星下坠,夕阳西下,而少年的撒母耳却如旭日初升,发出耀眼的光辉。当时约柜旁的灯火没熄灭,正直夜栏人静的时刻,撒母耳守候在上帝约柜跟前。上帝就在这时候呼喊撒母耳的名字,撒母耳立刻起身,来到以利那里,察看是否以利在叫他。以利回答说,不是,然后吩咐撒母耳回去安心睡觉。但是撒母耳没有因此怠慢、松懈、真的睡了。他反而很醒觉地,再三听到有声音呼叫他,而且不厌其烦地来到以利那里询问,是否以利在呼叫他。撒母耳听到上帝的呼叫声,而以利却听不到,印证了以利被淘汰而撒母耳却脱颖而出。无论如何,一点肯定是,撒母耳拥有不辞劳苦、积极事奉、儆醒守候上帝跟前的心态。
撒母耳的殷勤服事给予今天的年轻人很好的提醒,成功不是不劳而获的,上帝的『呼叫声』不是无端端跑出来的。年轻人必须保持积极的态度和精进行动,这是最讨天父以及父母亲的喜悦。平日应当努力不懈参加教会的敬拜和事奉,在学业和工作上努力向上。少年人愿意学习和吃苦的态度积极态度,上帝是纪念的。突然一天,上帝的『呼叫声』临到,人生命的潜力,将人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开始时,撒母耳不知道呼叫声乃是出自于上帝,因为他没有经验过上帝的启示(7节)。然而,他三次追问以利,最后从他那里知道这是上帝的呼声,就准备好回应上帝。其实撒母耳三次追问,也是提醒以利,上帝重新发出启示了!可惜以利真的属灵昏花了,需要被三次反复追问,才觉悟到上帝的临在。最后当上帝再次呼召撒母耳,撒母耳立刻回应:请说,仆人敬听(10节)。当撒目耳立刻回应后,这呼召顿时成了一个异象(15节)。这异象成了撒母耳生命大大被提升的起点。之前上帝呼叫撒母耳后,撒母耳必须向以利请求指示。很讽刺的,现在以利反过来呼叫撒母耳,我儿啊,撒母耳!他请求撒母耳告诉他上帝究竟说了什么话(16-17节)。
这事后,撒母耳就完全不一样了!上帝呼召撒母耳,让他开始先知的生涯,最后他成了全国备受承认的先知。在还未得到上帝的异象时,撒母耳的身量,上帝和众人对他的喜爱,都不断增长(二26)。这是一种自然式,渐进式的成长。然而,当撒母耳得到上帝的启示,看见异象后,他经历一种灵恩式的成长,跳跃式的蜕变!经文这么形容:这时撒母耳口中说的一切话,没有一句落空(19节),因此全以色列都承认,上帝确立了撒母耳为先知。开始时上帝的言语和异象稀少,现在上帝在示罗,向撒母耳启示自己(21节)。
这么看来,撒母耳从小就在会幕前热心的事奉上帝,上帝仍然向他发出呼召,目的不是为了使他的生命得到更新、救赎或医治释放,而是要提升他到更高的境界,去负担一项巨大的使命。俗语说的好,少年人就是世界未来的主人翁。有少年人的地方,就有盼望!上帝曾经兴起少年撒母耳来服事那一代人,为周遭环境带来改变。今天上帝依然呼召少年人,使用他们在个人、教会和社会里成就大事,为我们失控和恶劣的环境,带来转化和复兴。不要小看自己年轻,不必胆怯,因为靠着从上帝来的力量,我们是可以做到的。现在让每一位少年人,一同来回应上帝的呼召:
第一、向上帝委身,务必保持态度积极,乐意给上帝使用。第二、成为上帝合乎心意的器皿,因此要寻求圣灵充满,加添力量,并且接受各种训练。
第三、满有耐心和恒心地努力实干,殷勤服事。
2012年8月6日星期一
新新不了情
创世记四十二至四十四章
约瑟的兄长们第一次下到埃及
约瑟向哥哥们说了严厉话,对应他们以前不向他说和气的说话。约瑟控诉哥哥们是奸细,对照他们以前憎恨约瑟,指控他是奸细,暗中将哥哥们的恶行报告给父亲知道(三十七2)。约瑟将哥哥们收到监房三天,下令他们选一个人回乡,其余的留下当人质。这呼应他们曾经把约瑟丢进坑里,间接促使约瑟下到埃及,受了三年牢狱之苦。约瑟也可以借此查看,他们是否会勾心斗角,争着不愿留下当人质。或许他们已经改变了,真的变成了诚实人?
三天后约瑟改变计划,他释放九个哥哥,把一个留下来做人质。他这样做为了试验哥哥们是否从此不回来,丢弃留在监里的兄弟,好象从前那样地遗弃约瑟。哥哥们被迫接受约瑟的建议,然而他们彼此说:『我们对不起约瑟,流他血的罪现在向我们追讨。』 (四十二21-22)约瑟听到他们的对话,明白了他们肯承认自己的过错,觉得是本身恶行受到报应。哥哥们的忏悔,表示踏出悔改的第一步。约瑟深被感动,就转身退出去,忍不住哭了一场(四十二24)。约瑟和哥哥们初相遇时,他不确定后者是否仍然那么恶毒。他略带有报复的心理,是可以被理解的。当时他经历思想上的斗争以及思念父亲和弟弟。他首先忍不住痛哭,暗示他对哥哥们开始信任和原谅他们了。之后他走出去痛哭,也代表他走出了报复的念头。他很快从私人恩怨出来,进入了试验哥哥们的第二阶段,以确定他们不单是『悔』,而且是真正的『改』。
约瑟把西缅押下,打发九个哥哥先回迦南。他为他们装满粮食和路上用的食物。很奇怪,他却把各人的买粮食的银子,偷偷放回各人的口袋里。为什么约瑟要这么做呢?约瑟是要试验哥哥们,是否为了保存银子而不回到埃及去营救当人质的西缅。当年他们就是收了钱财,将约瑟卖掉不顾!在路上住宿时,哥哥们打开袋子一看,看见银子还在口袋里,立刻惊慌起来:『这是上帝给我们的报应吗?』他们想到,这些银子可能是埃及人栽赃,诬告他们偷盗!哥哥们的反应再次显出,他们对曾经卖了约瑟,萌生罪疚感,时刻提心吊胆,恐怕上帝审判和报应他们的罪。这九兄弟,会回到埃及营救身在牢狱的西缅吗?
约瑟的兄长们第二次下到埃及
雅各很担心西缅的安危。当他看见袋子里倒下的银子,就非常的害怕和激动,因他他想起,当年这些孩子们回家时,也是少一个兄弟约瑟,却多了银子(三十七28)。雅各怀疑:『他们是否陷害了西缅,然后得回来这些的银子?』雅各充满疑惑和悲痛,当然不答应让便雅悯随同他们再次下去埃及,恐怕便雅悯也遭害。流本立刻挺身而出,愿意以自己两个儿子的性命做担保,保证会带便雅悯回来。流本大义凛凛,愿意为了家族的利益付出昂贵的代价(四十二37)。无论如何,饥荒继续恶化,他们的粮食吃完了,雅各不得已同意他们带便雅悯下到埃及去买粮食。然而出发前,流本退下了,犹大反而出面,以自己的性命担保便雅悯必然安全回来。这个安排不是随意的,因为当年流本无心加害于约瑟,是犹大提议将约瑟卖去埃及。现在轮到犹大出来补偿,证明他的确改变了。从此犹大成为兄弟之首,掌握发言权。此刻他们一家人积怨得到化解,团结起来了。读者知道哥哥们改变了,但是约瑟不知道,他怎么去试验他们呢?
哥哥们到了埃及,见到约瑟后立刻交还银子,又随同带来了便雅悯。这证明他们没有私吞了银子,不回来营救西缅。他们辩解说,父亲雅各不舍得让便雅悯离开家里,所以才耽延了前来埃及。约瑟因此确定哥哥们改变了,愿意牺牲自己利益也要捍卫家族的安危。约瑟听了他们的报告,又看见亲弟弟便雅悯,骨肉之情激动,忍不住,跑进去内室,再次痛哭(四十三30)。那么现在是时候相认了吗?还不是时候,因为还有最后一关。
约瑟释放了西缅,大事宴请全部兄弟们。以前哥哥们在吃饭,约瑟在坑里挨饿,现在约瑟反而为他们摆设筵席。在席间,约瑟显出特别照顾便雅悯,给他的食物比别人的多出五倍(四十三34)。约瑟目的是试验哥哥们是否真的悔改,不妒嫉便雅悯被约瑟所偏爱。他们当年妒嫉约瑟得因为父亲偏爱他,给他穿彩衣。然后,约瑟又暗地里叫人把银器和银子放在便雅悯的袋子里(四十四2)。当管家在他口袋里搜查出来后,他被强留下埃及当奴仆(四十四12)约瑟的布局别有居心,因为便雅悯和约瑟是拉结的儿子,其他的兄长是父亲和另外三位妻妾所生。雅各的偏爱,曾经引起兄长陷害约瑟,现在约瑟『偏爱、嫁祸』便雅悯,是否会引发同样的后果?
兄长们看见便雅悯被抓回埃及,就非常伤痛,撕裂衣服,全部回到约瑟那里求情(四十四13)。犹大作为代表,俯伏在约瑟面前,陈词迫切。他流露出对父亲,对弟弟的真情。他为父亲宠爱的便雅悯求情,展现关怀,而不是妒嫉。他还为迫害约瑟,带给父亲痛苦一事,表露出愧疚之心。他觉得这次遭遇是上帝惩罚他们的恶行。最后他甚至愿意留下为奴,来换取便雅悯的自由。事到如今,约瑟确定哥哥们真的是痛改前非,就再也忍不住继续压抑情感,放声大哭说:『我就是约瑟,被你们卖到埃及的弟弟!』(四十五4)然后他们全部抱头痛哭。在这整个相认的过程里,兄长们的罪和悔改被凸现,为了使他们一家人得到复和。
复和的福音出自饶恕
初时约瑟略有报复心态,但是他很快就饶恕兄长,接着开始一连串试验他们是否痛改前非。以前哥哥们将约瑟卖给米甸商人,使他性命不保,而自己得到银子;现在约瑟将粮食卖给兄长,使家人性命得到保障,又归还了银子。约瑟当时拥有至高权力,他早已经成了道地的埃及人,选择忘记过去父家,也没有主动联络上后者。然而,当时机一到,骨肉亲情重燃,他就释放自己。约瑟身在这般处境,能够很快走出报复心理,接纳和饶恕兄长们,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看见有些人受了伤害,就会在教会里伤害他人;有些传道人在教会受到信徒的伤害,到了另一间教会事奉时,就伤害别的信徒;有些信徒受了传道人的伤害,到了别的教会就伤害其他的传道人;因此教会有很多伤兵,而且冤冤相报不了。教会是『医院』,是疗伤地方。然而,教会也是军队。如果教会都是充斥着伤兵,怎么去为上帝打仗呢?信徒不应该老是来到上帝面前求安慰,求疗伤。也不要总是在小组里分享自己受的伤害,成了典型的『伤痕人士』。最好的疗伤就是忘却伤害,主动原谅人,因此人就得到释放!这样的人能够活得自在,不再被捆绑在苦毒和伤害里。那么有什么秘诀能够帮助人跨越伤害呢?
从伤害到使命人生
今天你任劳任怨,一手努力打拼,有那一项是为了实现上帝的旨意,为了承当上帝给你的使命呢?今天你是否因为实行上帝使命的缘故,受到一些苦楚、伤害和煎熬?
复和的福音出自悔改
我们必须为曾经做过的错事和罪行忏悔以及依靠上帝改过自新。如果圣灵责备我们,叫我们感到内心不安,不可以将之压抑和漠视。我们必须负起责任去弥补过错,好象犹大挺身而出,为罪忏悔,为捍卫家族利益,不惜付出代价。如果我们不悔改,复和将无从谈起,良心责备会继续指控我们,然后恶果会追讨我们。
今天不少人声称接受了福音,相信耶稣,但是他们为何相信呢?什么叫相信耶稣呢?今天的工业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条件下,人们对物质财富充满憧憬。当人传讲福音时,很容易就将福音的核心,从复和滑转到财富与健康,因此产生了一些信徒,从听福音到接受福音,不知道知罪、悔罪和生命改变。相反地,却以为信耶稣目的纯粹是要得到财富与健康,生活得到改善。因此,上帝成了民间信仰里的神明,因为人的膜拜,反而受到人的控制,必须为信众服务。让我们审察所传讲的福音,还是在呼吁世人知罪和悔改?若果没有知罪和悔改,人不能和上帝复和,无从和上帝建立关系,也谈不上成为耶稣的信徒或门徒。
约瑟和兄长们在埃及相见
雅各从前打发约瑟去探问正在外地放羊的兄长,叫约瑟遭到哥哥们卖到埃及为奴。现在因为迦南地饥荒严重,雅各却是打发约瑟哥哥们下到埃及去买粮食。这次是否机会来了,约瑟可以向兄长们报复?哥哥们先早没打算下埃及买粮食,直到父亲提出要求,是否因为他们的罪恶感作祟,想到曾经将约瑟卖到埃及?这次哥哥们在不情愿下到了埃及,万没想到真的和阔别了二十多年的约瑟重逢!他们相认的过程非常迂回曲折,哥哥们两次往返迦南地与埃及,整个过程叙述占了三章经文之长。约瑟没有立刻和哥哥们相认,反而和他们玩捉迷藏,将他们下到监牢,把西缅扣押当人质,而且又对他们栽赃嫁祸。为何约瑟采取这一系列行动?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一再追朔前文,就能找出约瑟行动的因由。
约瑟的兄长们第一次下到埃及
我们首先审视哥哥们第一次来回埃及的过程:他们到达埃及后,见到了约瑟,因为约瑟当时是宰相,而且是负责掌管卖粮食给灾民。哥哥们就俯伏在地,向约瑟下拜。约瑟认得他们,他们却不认得约瑟(四十二
6-8)。约瑟立刻记起从前所作的两个梦,就是哥哥们向他下拜(三十七7-9)。约瑟顿时百感交集——悲愤,沾沾自喜,骨肉情深萌生,还有………。然而,约瑟首先装作陌生人,向他们说严厉的话,控诉他们是奸细!然后,约瑟命令他们把小弟弟,便雅悯也带来,跟着把他们收在监房里三天。显然,约瑟是很挂心便雅悯的安危,深怕他也会遭到哥哥们的毒手。拉结只生了两个儿子,就是约瑟和便雅悯。
约瑟向哥哥们说了严厉话,对应他们以前不向他说和气的说话。约瑟控诉哥哥们是奸细,对照他们以前憎恨约瑟,指控他是奸细,暗中将哥哥们的恶行报告给父亲知道(三十七2)。约瑟将哥哥们收到监房三天,下令他们选一个人回乡,其余的留下当人质。这呼应他们曾经把约瑟丢进坑里,间接促使约瑟下到埃及,受了三年牢狱之苦。约瑟也可以借此查看,他们是否会勾心斗角,争着不愿留下当人质。或许他们已经改变了,真的变成了诚实人?
三天后约瑟改变计划,他释放九个哥哥,把一个留下来做人质。他这样做为了试验哥哥们是否从此不回来,丢弃留在监里的兄弟,好象从前那样地遗弃约瑟。哥哥们被迫接受约瑟的建议,然而他们彼此说:『我们对不起约瑟,流他血的罪现在向我们追讨。』 (四十二21-22)约瑟听到他们的对话,明白了他们肯承认自己的过错,觉得是本身恶行受到报应。哥哥们的忏悔,表示踏出悔改的第一步。约瑟深被感动,就转身退出去,忍不住哭了一场(四十二24)。约瑟和哥哥们初相遇时,他不确定后者是否仍然那么恶毒。他略带有报复的心理,是可以被理解的。当时他经历思想上的斗争以及思念父亲和弟弟。他首先忍不住痛哭,暗示他对哥哥们开始信任和原谅他们了。之后他走出去痛哭,也代表他走出了报复的念头。他很快从私人恩怨出来,进入了试验哥哥们的第二阶段,以确定他们不单是『悔』,而且是真正的『改』。
约瑟把西缅押下,打发九个哥哥先回迦南。他为他们装满粮食和路上用的食物。很奇怪,他却把各人的买粮食的银子,偷偷放回各人的口袋里。为什么约瑟要这么做呢?约瑟是要试验哥哥们,是否为了保存银子而不回到埃及去营救当人质的西缅。当年他们就是收了钱财,将约瑟卖掉不顾!在路上住宿时,哥哥们打开袋子一看,看见银子还在口袋里,立刻惊慌起来:『这是上帝给我们的报应吗?』他们想到,这些银子可能是埃及人栽赃,诬告他们偷盗!哥哥们的反应再次显出,他们对曾经卖了约瑟,萌生罪疚感,时刻提心吊胆,恐怕上帝审判和报应他们的罪。这九兄弟,会回到埃及营救身在牢狱的西缅吗?
约瑟的兄长们第二次下到埃及
哥哥们回到迦南,向雅各报告到埃及买粮食的过程。雅各当时怎么反应呢?
雅各很担心西缅的安危。当他看见袋子里倒下的银子,就非常的害怕和激动,因他他想起,当年这些孩子们回家时,也是少一个兄弟约瑟,却多了银子(三十七28)。雅各怀疑:『他们是否陷害了西缅,然后得回来这些的银子?』雅各充满疑惑和悲痛,当然不答应让便雅悯随同他们再次下去埃及,恐怕便雅悯也遭害。流本立刻挺身而出,愿意以自己两个儿子的性命做担保,保证会带便雅悯回来。流本大义凛凛,愿意为了家族的利益付出昂贵的代价(四十二37)。无论如何,饥荒继续恶化,他们的粮食吃完了,雅各不得已同意他们带便雅悯下到埃及去买粮食。然而出发前,流本退下了,犹大反而出面,以自己的性命担保便雅悯必然安全回来。这个安排不是随意的,因为当年流本无心加害于约瑟,是犹大提议将约瑟卖去埃及。现在轮到犹大出来补偿,证明他的确改变了。从此犹大成为兄弟之首,掌握发言权。此刻他们一家人积怨得到化解,团结起来了。读者知道哥哥们改变了,但是约瑟不知道,他怎么去试验他们呢?
哥哥们到了埃及,见到约瑟后立刻交还银子,又随同带来了便雅悯。这证明他们没有私吞了银子,不回来营救西缅。他们辩解说,父亲雅各不舍得让便雅悯离开家里,所以才耽延了前来埃及。约瑟因此确定哥哥们改变了,愿意牺牲自己利益也要捍卫家族的安危。约瑟听了他们的报告,又看见亲弟弟便雅悯,骨肉之情激动,忍不住,跑进去内室,再次痛哭(四十三30)。那么现在是时候相认了吗?还不是时候,因为还有最后一关。
约瑟释放了西缅,大事宴请全部兄弟们。以前哥哥们在吃饭,约瑟在坑里挨饿,现在约瑟反而为他们摆设筵席。在席间,约瑟显出特别照顾便雅悯,给他的食物比别人的多出五倍(四十三34)。约瑟目的是试验哥哥们是否真的悔改,不妒嫉便雅悯被约瑟所偏爱。他们当年妒嫉约瑟得因为父亲偏爱他,给他穿彩衣。然后,约瑟又暗地里叫人把银器和银子放在便雅悯的袋子里(四十四2)。当管家在他口袋里搜查出来后,他被强留下埃及当奴仆(四十四12)约瑟的布局别有居心,因为便雅悯和约瑟是拉结的儿子,其他的兄长是父亲和另外三位妻妾所生。雅各的偏爱,曾经引起兄长陷害约瑟,现在约瑟『偏爱、嫁祸』便雅悯,是否会引发同样的后果?
兄长们看见便雅悯被抓回埃及,就非常伤痛,撕裂衣服,全部回到约瑟那里求情(四十四13)。犹大作为代表,俯伏在约瑟面前,陈词迫切。他流露出对父亲,对弟弟的真情。他为父亲宠爱的便雅悯求情,展现关怀,而不是妒嫉。他还为迫害约瑟,带给父亲痛苦一事,表露出愧疚之心。他觉得这次遭遇是上帝惩罚他们的恶行。最后他甚至愿意留下为奴,来换取便雅悯的自由。事到如今,约瑟确定哥哥们真的是痛改前非,就再也忍不住继续压抑情感,放声大哭说:『我就是约瑟,被你们卖到埃及的弟弟!』(四十五4)然后他们全部抱头痛哭。在这整个相认的过程里,兄长们的罪和悔改被凸现,为了使他们一家人得到复和。
复和的福音出自饶恕
初时约瑟略有报复心态,但是他很快就饶恕兄长,接着开始一连串试验他们是否痛改前非。以前哥哥们将约瑟卖给米甸商人,使他性命不保,而自己得到银子;现在约瑟将粮食卖给兄长,使家人性命得到保障,又归还了银子。约瑟当时拥有至高权力,他早已经成了道地的埃及人,选择忘记过去父家,也没有主动联络上后者。然而,当时机一到,骨肉亲情重燃,他就释放自己。约瑟身在这般处境,能够很快走出报复心理,接纳和饶恕兄长们,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看见有些人受了伤害,就会在教会里伤害他人;有些传道人在教会受到信徒的伤害,到了另一间教会事奉时,就伤害别的信徒;有些信徒受了传道人的伤害,到了别的教会就伤害其他的传道人;因此教会有很多伤兵,而且冤冤相报不了。教会是『医院』,是疗伤地方。然而,教会也是军队。如果教会都是充斥着伤兵,怎么去为上帝打仗呢?信徒不应该老是来到上帝面前求安慰,求疗伤。也不要总是在小组里分享自己受的伤害,成了典型的『伤痕人士』。最好的疗伤就是忘却伤害,主动原谅人,因此人就得到释放!这样的人能够活得自在,不再被捆绑在苦毒和伤害里。那么有什么秘诀能够帮助人跨越伤害呢?
从伤害到使命人生
哥哥们把他们在埃及买粮食时经历的困难,看为是当年迫害约瑟而罪有应得。这点提醒我们,人必须为自己犯的过错负责和付上代价,因为罪是有后果的。上帝是会审判人和追讨人的罪。当然上帝也会饶恕那些愿意悔改的人,他有足够的恩典,将坏的事转化,成为祝福。约瑟被卖到埃及,反而成就了日后能够保存一家人的性命(四十五5-7)。这里很明显看见,上帝借着人的作为来实现他的计划,虽然人的行为动机和上帝的计划背道而驰。然而,上帝不必施行神迹,直接干预,乃是透过人的行动,就能够达成他的旨意。因此我们应该把视角,从人的际遇,无论快乐或伤痛,转移到上帝的身上。我们的眼光不应是以自我为中心,乃是以上帝为中心。约瑟虽然曾经被陷害,前半生波折重重,然而他将这一切看做上帝的作为,来成就救赎。因此他没有产生苦毒,反而原谅得罪他的人。如果我们有这种智慧和使命感,就能克服许多人生痛苦了。
今天你任劳任怨,一手努力打拼,有那一项是为了实现上帝的旨意,为了承当上帝给你的使命呢?今天你是否因为实行上帝使命的缘故,受到一些苦楚、伤害和煎熬?
复和的福音出自悔改
哥哥们深感当年迫害约瑟的恶行,现在报应来了。他们受到肉身上刑罚和内疚感的折磨。他们被收监房三天,有足够的时间反省,知道对不起约瑟,产生忏悔之心。这么看来,约瑟不单是试验他们,也帮助他们知罪和悔罪。最后流本和犹大带头转变,愿意牺牲自己和儿子的性命,也要捍卫一家人的利益和安危。稍后我们看见各人摆脱私人利益和妒嫉心,显出具体的转变。这是提醒我们,罪人和上帝复和,首先必须为本身的罪忏悔。如果人不觉得自己是罪人,曾经犯罪而得罪上帝,那么谈不上接受福音,得到救恩。
我们必须为曾经做过的错事和罪行忏悔以及依靠上帝改过自新。如果圣灵责备我们,叫我们感到内心不安,不可以将之压抑和漠视。我们必须负起责任去弥补过错,好象犹大挺身而出,为罪忏悔,为捍卫家族利益,不惜付出代价。如果我们不悔改,复和将无从谈起,良心责备会继续指控我们,然后恶果会追讨我们。
今天不少人声称接受了福音,相信耶稣,但是他们为何相信呢?什么叫相信耶稣呢?今天的工业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条件下,人们对物质财富充满憧憬。当人传讲福音时,很容易就将福音的核心,从复和滑转到财富与健康,因此产生了一些信徒,从听福音到接受福音,不知道知罪、悔罪和生命改变。相反地,却以为信耶稣目的纯粹是要得到财富与健康,生活得到改善。因此,上帝成了民间信仰里的神明,因为人的膜拜,反而受到人的控制,必须为信众服务。让我们审察所传讲的福音,还是在呼吁世人知罪和悔改?若果没有知罪和悔改,人不能和上帝复和,无从和上帝建立关系,也谈不上成为耶稣的信徒或门徒。
2012年7月23日星期一
吃饭不大过天
创世纪三十七1—36, 四十三24—34
少年约瑟在家里受到兄长们排斥,因为他经常在父亲面前告发兄长的恶行,以及父亲对他的偏爱(三十七2-3节)。有一天,约瑟作了两个梦,他就兴致勃勃地跑去告诉兄长们。梦境明显是预示日后兄长们将会降服于约瑟,这当然惹起他们对约瑟的仇视变本加厉(三十七8,11节)。如果我们细察约瑟一生经历,会发现有三件事物重复出现,就是『梦,粮食,衣服』,这些是叙事里的题旨(motif)。我们在这里尝试从『粮食』切入,来解读约瑟的经历。
吃饭不大过天
约瑟第一次作梦,梦见自己捆的麦子,站立起来,而兄长们捆的麦子,围住他的麦捆下拜(7节)。兄长的麦捆包围住约瑟的麦捆,表现一种对立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就是以妒嫉和憎恨包围着约瑟。麦捆就是指到粮食或吃饭,而兄长的麦捆下拜,也预示他们将臣服于约瑟。就此粮食和吃饭成了约瑟和哥哥们关系起伏的重要指标。约瑟的人生悲剧开始于他十七岁的某一天。约瑟奉父亲的指示带了一些食物和补给品,去到兄长们放羊的地方给他们。然而,兄长们没有欢迎他,反而合力制服他。他们首先将约瑟的彩色长衣脱了,然后将他丢下坑或枯井里。约瑟下到坑里,而兄长们在坑外坐下,吃饭,对约瑟的哀求无动于衷(25节)。很讽刺的,当时兄长手握的粮食,就是约瑟从老远的家里带来的。兄长享用送来的食物,却杀害了送上食物的人。约瑟的彩衣曾经点燃他们的妒嫉之火,现在被脱去,除掉了! 外衣脱了,代表人的保护完全被剥夺,生存权利被取消,因为日间受到炎日煎熬,晚上被寒风刺体,必然毙命。总括一句,兄长剥夺了约瑟的粮食和生存权利,要至他于死地。兄长坐在坑外吃饭,约瑟在坑里呼求,似乎在宣告你死我活,各不相干!他们硬着心肠享用美食,为了吃一口安乐茶饭,把作梦王打倒。这是一副残酷,令人动容的画面!
历史上伟大和成功的人都经历艰辛的磨练,他们的最为人纪念和蒙福的地方在那里呢?如果问约瑟,他会说:『被哥哥推下去,想把他害死的那个坑!』 如果我们现在的遭遇,正如约瑟落在痛苦的坑中,不要忘记,这个坑将成为我们蒙福的踏脚石。上帝一路上在背后保守约瑟,也同样会向我们施援手。约瑟跌进去的坑,成了他爬上埃及宰相位置的契机。上帝通过人难以想象的方式,从恶(不好〕中,带出善(好)来。从约瑟被迫害到被高升的过程里,我们看见一连串的巧合,凸显上帝在背后掌管。约瑟首先找不到哥哥们,应该逃过一劫,然而,在示剑巧遇『那人』,结果还是找到了哥哥们(15-17节)。然后约瑟差点被杀,但是经过流本和犹大的建议,约瑟死不了。接着米甸商人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约瑟最后被卖到埃及,然后在埃及地一波三折,终于当上了宰相。上帝能够把约瑟哥哥们所做的恶,变成善,成全他的美好的旨意。
以上对粮食或吃饭的描绘,提醒我们原来吃饭,或谋生计是人生很实在的问题,影响到人怎么去对待身边的人。首先兄长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利益着想,觉得自己受到威胁,未来必降服于约瑟,地位不保,因此就硬着心,夺取了约瑟的食物,然后至他于死地,实行独享资源。他们这种生存模式叫零和游戏(zero sum game),拼个你死我活。相对而言,约瑟选择共同享用粮食,以便大家都能够生存。不单止共存,而且是和平,快乐地在一起。这是双赢的模式(win-win model) 。
今天基督徒活在世上,无论是做生意,在职场竞争或是在服事里配搭时,我们采取什么的生存模式呢?是零和游戏或双赢的模式?我们常听见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往往为了保存自己的利益,就会独揽粮食和资源,理由是自己比别人更有竞争力,是配得的。这种在公平竞争掩饰下的零和游戏,导致我们行事为人,成了『贪婪、自私、计算、吝啬、手下无情』的经济怪物。一个公义的社会和经济模式,应该是让全体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虽然当中有一撮人是比较富裕。圣经教导我们,应当遵守双赢的游戏规则。我们鼓励人发奋图强,然后可以享受更加丰富的财富和生活质素,但这种政策或经济模式,不是同时在令到另外一些人更加贫穷,受到剥削,或环境受到破坏和资源被严重消耗殆尽。换言之,我们总要做到不亏欠任何人。除此之外,那些富足的要记念那些有缺乏的,以便每个人能够享受到上帝丰富的恩典和资源。
约瑟被卖到埃及
少年约瑟在家里受到兄长们排斥,因为他经常在父亲面前告发兄长的恶行,以及父亲对他的偏爱(三十七2-3节)。有一天,约瑟作了两个梦,他就兴致勃勃地跑去告诉兄长们。梦境明显是预示日后兄长们将会降服于约瑟,这当然惹起他们对约瑟的仇视变本加厉(三十七8,11节)。如果我们细察约瑟一生经历,会发现有三件事物重复出现,就是『梦,粮食,衣服』,这些是叙事里的题旨(motif)。我们在这里尝试从『粮食』切入,来解读约瑟的经历。
吃饭不大过天
约瑟第一次作梦,梦见自己捆的麦子,站立起来,而兄长们捆的麦子,围住他的麦捆下拜(7节)。兄长的麦捆包围住约瑟的麦捆,表现一种对立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就是以妒嫉和憎恨包围着约瑟。麦捆就是指到粮食或吃饭,而兄长的麦捆下拜,也预示他们将臣服于约瑟。就此粮食和吃饭成了约瑟和哥哥们关系起伏的重要指标。约瑟的人生悲剧开始于他十七岁的某一天。约瑟奉父亲的指示带了一些食物和补给品,去到兄长们放羊的地方给他们。然而,兄长们没有欢迎他,反而合力制服他。他们首先将约瑟的彩色长衣脱了,然后将他丢下坑或枯井里。约瑟下到坑里,而兄长们在坑外坐下,吃饭,对约瑟的哀求无动于衷(25节)。很讽刺的,当时兄长手握的粮食,就是约瑟从老远的家里带来的。兄长享用送来的食物,却杀害了送上食物的人。约瑟的彩衣曾经点燃他们的妒嫉之火,现在被脱去,除掉了! 外衣脱了,代表人的保护完全被剥夺,生存权利被取消,因为日间受到炎日煎熬,晚上被寒风刺体,必然毙命。总括一句,兄长剥夺了约瑟的粮食和生存权利,要至他于死地。兄长坐在坑外吃饭,约瑟在坑里呼求,似乎在宣告你死我活,各不相干!他们硬着心肠享用美食,为了吃一口安乐茶饭,把作梦王打倒。这是一副残酷,令人动容的画面!
历史上伟大和成功的人都经历艰辛的磨练,他们的最为人纪念和蒙福的地方在那里呢?如果问约瑟,他会说:『被哥哥推下去,想把他害死的那个坑!』 如果我们现在的遭遇,正如约瑟落在痛苦的坑中,不要忘记,这个坑将成为我们蒙福的踏脚石。上帝一路上在背后保守约瑟,也同样会向我们施援手。约瑟跌进去的坑,成了他爬上埃及宰相位置的契机。上帝通过人难以想象的方式,从恶(不好〕中,带出善(好)来。从约瑟被迫害到被高升的过程里,我们看见一连串的巧合,凸显上帝在背后掌管。约瑟首先找不到哥哥们,应该逃过一劫,然而,在示剑巧遇『那人』,结果还是找到了哥哥们(15-17节)。然后约瑟差点被杀,但是经过流本和犹大的建议,约瑟死不了。接着米甸商人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约瑟最后被卖到埃及,然后在埃及地一波三折,终于当上了宰相。上帝能够把约瑟哥哥们所做的恶,变成善,成全他的美好的旨意。
许多年后,兄长们因为迦南地严重饥荒,地没有生产,粮食中断,必须跑到埃及去买粮食。在埃及,兄长们俯伏在约瑟面前。当时约瑟已经荣升为宰相,负责供应粮食给灾民。约瑟认得兄长们,他们却不认得约瑟。约瑟首先和他们玩几轮猫捉老鼠,然后他们终于含泪相认。这时约瑟身在高位,不以恶报恶,反而为兄长提供粮食。不单如此,在他们冰释前嫌的过程当中,约瑟为兄弟们大摆筵席,大家一齐吃饭。我们在这里再次看见以粮食或吃饭为题旨的的场景。首先是对立和你死我活,到后来进展成共同分享粮食。结局是恨意得到和解,大家都不会被饿死(四十三24-34)。
以上对粮食或吃饭的描绘,提醒我们原来吃饭,或谋生计是人生很实在的问题,影响到人怎么去对待身边的人。首先兄长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利益着想,觉得自己受到威胁,未来必降服于约瑟,地位不保,因此就硬着心,夺取了约瑟的食物,然后至他于死地,实行独享资源。他们这种生存模式叫零和游戏(zero sum game),拼个你死我活。相对而言,约瑟选择共同享用粮食,以便大家都能够生存。不单止共存,而且是和平,快乐地在一起。这是双赢的模式(win-win model) 。
今天基督徒活在世上,无论是做生意,在职场竞争或是在服事里配搭时,我们采取什么的生存模式呢?是零和游戏或双赢的模式?我们常听见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往往为了保存自己的利益,就会独揽粮食和资源,理由是自己比别人更有竞争力,是配得的。这种在公平竞争掩饰下的零和游戏,导致我们行事为人,成了『贪婪、自私、计算、吝啬、手下无情』的经济怪物。一个公义的社会和经济模式,应该是让全体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虽然当中有一撮人是比较富裕。圣经教导我们,应当遵守双赢的游戏规则。我们鼓励人发奋图强,然后可以享受更加丰富的财富和生活质素,但这种政策或经济模式,不是同时在令到另外一些人更加贫穷,受到剥削,或环境受到破坏和资源被严重消耗殆尽。换言之,我们总要做到不亏欠任何人。除此之外,那些富足的要记念那些有缺乏的,以便每个人能够享受到上帝丰富的恩典和资源。
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
真实的谎言
列王纪上二十二1-40
一件美事逊色于一颗敞开的心
亚哈首先向犹大王提议联盟攻打亚兰,以便夺回一块以色列的失地,基列的拉末。收复失地,是一件正确的事啊!然后,约沙法说,我们得先求问耶和华。求问耶和华,也是一件正确的事啊!亚哈也表赞同,就召集了四百个先知,询问他们的意见。其实当时是在以利亚复兴耶和华信仰后,那应当是一段耶和华信仰复苏的日子,因此短时间内找来这么多先知。众先知异口同声说:『王啊,你可以上去,上帝必把那城交在你的手里!』事情好象进行得非常顺利和合理,乃是一件美事啊!然而,事实真相因为米该雅的出现,而被揭露。米该雅是一位不蒙亚哈王青睐的先知,因为他常说王不喜欢听的话。亚哈王甚至把米该雅监禁起来,本来就不打算将他召来和那四百位先知一起发预言。米该雅的出现,让故事来个急转直下。 一开始煞有介事的一件美事,原来到头来是背逆上帝的行动,也是上帝报应忤逆之子,亚哈的行动。这里看见原来表面上美好的事情,可能内里是不蒙上帝喜悦的背逆行为。
人们时常说,我在寻求上帝的旨意,以及和走在上帝的旨意里。原来这可能是人们自欺欺人的勾当,乃是以父之名去实行自己内心所要做的事。亚哈和约沙法早就属意上去争战了,而求问神只是一些技俩去合法化自己的行动!四百个先知也是早就知道应该说什么话来迎合亚哈的胃口而他们根本不知道上帝的心意。很讽刺的是,这些先知还特意奉劝米该雅做个识时务的人(13节)。今天你正在遵行上帝的旨意,或是以父之名来进行自己的鸿图大业?
米该雅的出现带出一分刚毅不屈,宁肯死也要说真话的坚持,终于将怎个局面扭转。他一直以来都不会为了奉承亚哈王而去说违背上帝心意的话。对照之下,亚哈成了自欺,愚蠢的人,只要听好听的话。他根本就不在意寻求上帝的旨意,所以不怪呼米该亚发出警告后,他还是上阵。约沙法应该是有诚意寻求上帝的人,然而他不能分辨那个才是真正的先知预言。他随从大多数人的意见行事。至于那四百个先知,他们是奉承权势的机会主义者。米该雅因为说实话和说违反大众言论的话而受到羞辱。四百先知之首,西底家打了米该雅一巴掌。米该雅一度被监禁,然而他却预言,当亚哈战亡后,西底家必然为他的行动附上代价而必须躲藏起来,过逃亡生涯。这是一大讽刺!
原来奉上帝名说真话的人必然沉冤得雪,而那说虚妄之话的人必然遭到报应。今天上帝的真理经过圣经向我们敞开,乃是客观可供考查的。究竟我们以什么态度来回应呢?
你是亚哈王的不在乎,约沙法的盲从,或是西底家的识时务呢?今天上帝在呼召米该雅出来,是你吗?你是一位明察上帝的话语,而又坚持到底,以诚实心传扬上帝话语的人吗?
亚哈王和约沙法第二轮求问上帝时,他们穿上朝服,在城门口的广场,把众先知召来,包括米该雅(10节)。这场景显示二王不是在聆听上帝的话,乃是在审判上帝的话。这是将上帝话语的尊严糟踏在人的意念下!米该雅这时表露了他一些文学修辞的天分。他说了一个喻道故事,讲到天庭上,上帝正和天使商议如何去引诱亚哈上战场。很讽刺的,在地上亚哈扮演审判官,罔顾上帝的真先知,一意孤行。在天上,上帝也是一个位施行报应的审判官,正在筹划亚哈的死期!透过这种反讽,消极的来看,上帝原来是一步步的主使亚哈步向灭亡。上帝容许虚谎的灵去诱惑亚哈上阵。纵然亚哈采取了预防措施,吩咐约沙法穿朝服上阵,而自己却改装上阵,敌人一个随便,没瞄准的放箭,却恰巧射中了亚哈铁甲与护胸甲之间的地方。亚哈受伤后下令退兵不得领,还是命丧战场!
最后他的鲜血流落在妓女洗澡的地方,狗来舔他的血。这下场不是偶然,乃是见证上帝亲手终结了亚哈对信仰不忠贞和报应他邪恶的一生(34-37节)。 然而,积极的一面却是看见上帝有给亚哈悔改的机会。米该雅暴露了天庭的那一幕,有如泄露了天机,叫亚哈仍然有机会醒悟过来而不上阵。当然亚哈听不进去!这里看到上帝的审判中带有恩慈。
今天我们应当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待上帝的话语。当上帝的话语被传讲时,它就带来福音的拯救大能。我们不可消灭圣灵的感动,应当俯伏在上帝的话语下,心意每日更新。上帝说过不可行的,就是不可行!上帝要施行拯救和医治,也没有人可以拦阻!今天上帝也是不吝啬地把天庭的一幕启示你。你看见了什么?上帝在呼召你,在什么事上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不要继续堕落下去! 上帝的恩典是够你用的。祈求圣灵的充满和加力,赶快站立起来。在审判的一刻还没到时,救恩就在你的心门外等候!
米该雅预言亚哈阵亡
亚哈王曾经因为贪恋拿伯的葡萄园而诬告拿伯,陷害他至死。先知以利亚就预言亚哈必惨死,狗会来舔他的血,正如狗来舔拿伯的血(二十一19)。列王纪上二十二章就交待了亚哈惨死的经过。这里的经文记载亚哈和犹大王,约沙法一同上去攻打亚兰。四百个先知异口同声说,可以上去争战。只有一个先知,米该雅真正代表上帝说真话,预言亚哈必然战死在战场。然而,亚哈还是上了战场而战死,终于应验了以利亚和米该雅的预言。为何亚哈王不顾先知的警告而一意孤行上战场呢?
一件美事逊色于一颗敞开的心
亚哈首先向犹大王提议联盟攻打亚兰,以便夺回一块以色列的失地,基列的拉末。收复失地,是一件正确的事啊!然后,约沙法说,我们得先求问耶和华。求问耶和华,也是一件正确的事啊!亚哈也表赞同,就召集了四百个先知,询问他们的意见。其实当时是在以利亚复兴耶和华信仰后,那应当是一段耶和华信仰复苏的日子,因此短时间内找来这么多先知。众先知异口同声说:『王啊,你可以上去,上帝必把那城交在你的手里!』事情好象进行得非常顺利和合理,乃是一件美事啊!然而,事实真相因为米该雅的出现,而被揭露。米该雅是一位不蒙亚哈王青睐的先知,因为他常说王不喜欢听的话。亚哈王甚至把米该雅监禁起来,本来就不打算将他召来和那四百位先知一起发预言。米该雅的出现,让故事来个急转直下。 一开始煞有介事的一件美事,原来到头来是背逆上帝的行动,也是上帝报应忤逆之子,亚哈的行动。这里看见原来表面上美好的事情,可能内里是不蒙上帝喜悦的背逆行为。
人们时常说,我在寻求上帝的旨意,以及和走在上帝的旨意里。原来这可能是人们自欺欺人的勾当,乃是以父之名去实行自己内心所要做的事。亚哈和约沙法早就属意上去争战了,而求问神只是一些技俩去合法化自己的行动!四百个先知也是早就知道应该说什么话来迎合亚哈的胃口而他们根本不知道上帝的心意。很讽刺的是,这些先知还特意奉劝米该雅做个识时务的人(13节)。今天你正在遵行上帝的旨意,或是以父之名来进行自己的鸿图大业?
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上美好的事所蒙骗。以一颗敞开的心,去听取和顺服上帝那逆耳之话才是真正遵行上帝的旨意。而且,也只有这样一种受教的态度,才能够真正听到上帝的话语。一件众人认为美的事如果不是符合上帝的旨意,可能成为了咒诅!你可以放下你喜爱的美事而去成就上帝的美意吗?
坚持真理,
不妥协
米该雅的出现带出一分刚毅不屈,宁肯死也要说真话的坚持,终于将怎个局面扭转。他一直以来都不会为了奉承亚哈王而去说违背上帝心意的话。对照之下,亚哈成了自欺,愚蠢的人,只要听好听的话。他根本就不在意寻求上帝的旨意,所以不怪呼米该亚发出警告后,他还是上阵。约沙法应该是有诚意寻求上帝的人,然而他不能分辨那个才是真正的先知预言。他随从大多数人的意见行事。至于那四百个先知,他们是奉承权势的机会主义者。米该雅因为说实话和说违反大众言论的话而受到羞辱。四百先知之首,西底家打了米该雅一巴掌。米该雅一度被监禁,然而他却预言,当亚哈战亡后,西底家必然为他的行动附上代价而必须躲藏起来,过逃亡生涯。这是一大讽刺!
原来奉上帝名说真话的人必然沉冤得雪,而那说虚妄之话的人必然遭到报应。今天上帝的真理经过圣经向我们敞开,乃是客观可供考查的。究竟我们以什么态度来回应呢?
你是亚哈王的不在乎,约沙法的盲从,或是西底家的识时务呢?今天上帝在呼召米该雅出来,是你吗?你是一位明察上帝的话语,而又坚持到底,以诚实心传扬上帝话语的人吗?
审判中有救恩
亚哈王和约沙法第二轮求问上帝时,他们穿上朝服,在城门口的广场,把众先知召来,包括米该雅(10节)。这场景显示二王不是在聆听上帝的话,乃是在审判上帝的话。这是将上帝话语的尊严糟踏在人的意念下!米该雅这时表露了他一些文学修辞的天分。他说了一个喻道故事,讲到天庭上,上帝正和天使商议如何去引诱亚哈上战场。很讽刺的,在地上亚哈扮演审判官,罔顾上帝的真先知,一意孤行。在天上,上帝也是一个位施行报应的审判官,正在筹划亚哈的死期!透过这种反讽,消极的来看,上帝原来是一步步的主使亚哈步向灭亡。上帝容许虚谎的灵去诱惑亚哈上阵。纵然亚哈采取了预防措施,吩咐约沙法穿朝服上阵,而自己却改装上阵,敌人一个随便,没瞄准的放箭,却恰巧射中了亚哈铁甲与护胸甲之间的地方。亚哈受伤后下令退兵不得领,还是命丧战场!
最后他的鲜血流落在妓女洗澡的地方,狗来舔他的血。这下场不是偶然,乃是见证上帝亲手终结了亚哈对信仰不忠贞和报应他邪恶的一生(34-37节)。 然而,积极的一面却是看见上帝有给亚哈悔改的机会。米该雅暴露了天庭的那一幕,有如泄露了天机,叫亚哈仍然有机会醒悟过来而不上阵。当然亚哈听不进去!这里看到上帝的审判中带有恩慈。
今天我们应当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待上帝的话语。当上帝的话语被传讲时,它就带来福音的拯救大能。我们不可消灭圣灵的感动,应当俯伏在上帝的话语下,心意每日更新。上帝说过不可行的,就是不可行!上帝要施行拯救和医治,也没有人可以拦阻!今天上帝也是不吝啬地把天庭的一幕启示你。你看见了什么?上帝在呼召你,在什么事上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不要继续堕落下去! 上帝的恩典是够你用的。祈求圣灵的充满和加力,赶快站立起来。在审判的一刻还没到时,救恩就在你的心门外等候!
2012年7月13日星期五
请跟我来
以利沙緊隨着以利亚
列王纪下二1-18
徒弟可以学完师傅所有的功夫,但是因为心态不正确,最终可能还是一事无成。徒弟的心态决定他的成就。这是先知以利亚在世最后的日子,他和弟子以利沙从吉甲启程、到了伯特利、耶利哥和约旦河旁三个地点。每到一处,以利亚都吩咐以利沙留下来,不要再跟随了,但是以利沙坚持跟随下去!对于以利沙,师傅不在的日子,将是什么样的日子呢?以利沙拥有什么卓越的门徒心态,能够叫他脱颍而出,成功接替以利亚呢?
危机也是轉机
以利亚吩咐以利沙要留在吉甲,而他本人要服从上帝差派往伯特利去。然而,以利沙坚持要陪同师傅一起,虽然这是有违师傅的意愿。以利沙可能是要向老师学习和服侍他到最后一分钟,或是另有更加重要的意图?无论如何,以利沙坚持和以利亚一同前行,暗喻他也是有资格获取上帝的命令前行到伯特利的。以利沙最终赢了这一回合,因为师傅答应让他随同。这让我们想起路得也是有违拿俄米的吩咐,坚持跟随她回伯利恒。以利沙的坚持可否使他蒙福正如路得那样呢?在伯特利,一群先知来向以利沙说:『上帝要接你的师傅离开了,你知道吗?』以利沙回答说:『当然知道,你们不要做声。』这凸显他本身也是真正的先知门徒,因为有能力洞察这事。然后,以利亚吩咐以利沙留在伯特利,但是同样地以利沙坚持陪同师傅启程到了耶利哥。到了耶利哥,先知门徒前来问以利沙相同的问题:『上帝要接你的师傅离开了,你知道吗?』以利沙坚定的回答说:『我知道。』 为什么众先知门徒会这样问以利沙呢?
以利亚是先知社团里的领袖人物,但以利沙却不是这群个体中的活跃分子。如果我们回溯历史,正当以利沙在耕田时,以利亚呼召他来做随身的弟子(王上十九19—20)。因此很可能以利沙当时不是先知社团的重要人物。今天众先知门徒对以利沙的提问,应该是包含责难和轻视。他们的口吻是说:『我们知道你的师傅要被上帝接走了,你应该是不知道的!而且,当你的师傅离开后,你就惨了,那时是我们的人来当领袖了。』师傅走了之后,以利沙怎么好呢?重操故业?或是加入先知社团,成为里面的一位小弟?事实告诉我们,以利沙不单止知道师傅要离开了,他还准备好应对的方法。以利沙早已打算跟随师傅一路到底,然后在他离开前,求他传给自己双倍的圣灵能力。『双倍的灵恩福气』代表长子的名分所应得(申二十一17)。这是说以利沙正要成为以利亚的接棒人,领导这些先知社团!
以利亚将要离世的事实,使到以利沙面对危机,但是他化危机为良机。我们看见,以利亚的离去反而叫以利沙能够脱颍而出,成为下一任领袖。今天可能你来到了人生的十字口,不知道如何做?你的前面是困难和危机重重。以利沙知道他的危机和解决方法,而你又如何呢?纵然你面对严峻的难题,不要惧怕,因为危机也可能是转机。最重要是你要有以利沙的门徒态度和对策去应付危机。你应当抓紧上帝的手,仅仅依靠上帝的恩典,跟从神要从一而终!
从一而终的跟随主
先知门徒知道以利亚将被上帝接去,他们做了什么呢?他们只是夹道欢送,或是远远遥望,或是寻找以利亚的身体。以利沙却是紧紧跟随师傅到最后时刻。徒弟跟随这位师傅从一而终,紧紧跟随。这也是代表神的子民信靠上帝从一而终的态度。今天很难找到一位永不离弃,从一而终的伙伴、配偶、学徒或是会友。你是从一而终的人吗?你是否对你的堂会,信仰群体从一而终呢?你是否对事奉上帝从一而终,紧紧相随呢?你是否对得到上帝属灵的福气,不辞劳苦,追求到底呢?或者你跟随主的信心,已经冷却了,可能是因为受到身边的杂音、诱惑和困难所击倒。让我们今天醒悟过来,重新决志紧紧跟从主。我们现在就开启信仰的旅程,从吉甲到伯特利、耶利哥,以至于约旦河,紧紧跟随主,不在不冷不热!有一个办法帮助我们保持热忱,紧紧跟随主,就是——锁定我们心中的至宝!
锁定你的至宝
以利沙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是没白费的,因为以利亚在离别最后一刻,示意要成全弟子的愿望(9节)。以利沙求什么呢?以利沙把内心所求,锁定在先知职事最为至宝的——双倍的灵恩和权能。很奇妙的,我们看见以利沙在以后行了十六个神迹,真的是双倍以利亚所行的神迹!
你接受耶稣,跟随耶稣有多久呢?你是否锁定了你的身份,是基督的门徒、上帝的使者、或者仍然是一个流浪汉,在寻找人生目标?什么是你的人生目标?是劳劳役役,吃喝玩乐,就此消耗一生?让我们从一而终,紧紧跟随主,那么上帝一定会开启我们属灵的眼睛,让我们看见什么是我们人生的至宝。我们不要做那些远远跟随主,被约旦河隔开的门徒;他们看不见异象,也得不着上帝赐下至宝。
属灵的看见
以利沙获得双倍的灵恩,成为先知中的先知,因为他有机会亲眼看见火车火马出现,以及以利亚乘旋风被上帝接升天(10节)。这经验叫以利沙获得师傅的外衣,成为一个承受衣钵的信号。这经验是以利沙多年来追随师傅的顶峰经验,要拥有这种属灵看见谈何容易?以利沙用师傅的外衣击打约旦河水,水就左右分开,众先知们远远看见,就知道他被上帝任命接替以利亚当领袖,因之前以利亚也是这么实行能力。
最后一刻的『属灵看见』,使到以利沙获得脱颍而出,成为先知社团的领导。今天我们是否拥有这种『属灵的看见』,能够看见当代人所看不见的真实?一些人所看见的,就是追求卓越,迎合大朝流趋势,顺势滑浪而行。这是属灵的看见吗?或只是循众要求的求生之道?无论如何,『属灵的看见』就是洞察上帝的心意和圣经真理的掌握。如果人不是以荣耀上帝和传扬上帝话语为本,虽然掌握一些卓越现象或霸级现象,恐怕只是反映人内在的虚荣心。基督教会在世流传了两千年,它为世人带来福音和敞开救恩门槛,它也为世界现代文明,提供不可磨灭的遗产。然而,这些成就不是建基在教会的富丽堂皇,人多势众,权倾一时的威力,而是建基在圣经真理被传扬,被探究、落实在人心、以及激发人去服事神和服事人群。
摩西的杖和先知的外衣表征权柄与能力,而主耶稣却是脱下外衣,谦卑地为门徒洗脚。所以我们看见做领袖,拥有权柄的意义是在谦卑服事人群。拥有双倍恩膏和才干的领袖,应当服事人而不是压制人!我们向上帝恳求恩典与能力的时候,动机要纯正,必须除去私心,一心只为了服事神和服事人。纵然我们的生命面对危机和瓶颈,不必惧怕,因为我们可以依靠神,将危机转化成良机!让我们把心中的至宝锁定在上帝的身上,祈求圣灵激励我们,加添力量给我们能够从一而终,每天紧紧跟随主。在这追求和服事神的过程中,上帝会开启我们属灵的眼睛,看见上头而来的异象,以至于我们在生命各个领域都被提升,得到上帝赐给双倍灵恩的福气!
列王纪下二1-18
徒弟可以学完师傅所有的功夫,但是因为心态不正确,最终可能还是一事无成。徒弟的心态决定他的成就。这是先知以利亚在世最后的日子,他和弟子以利沙从吉甲启程、到了伯特利、耶利哥和约旦河旁三个地点。每到一处,以利亚都吩咐以利沙留下来,不要再跟随了,但是以利沙坚持跟随下去!对于以利沙,师傅不在的日子,将是什么样的日子呢?以利沙拥有什么卓越的门徒心态,能够叫他脱颍而出,成功接替以利亚呢?
危机也是轉机
以利亚吩咐以利沙要留在吉甲,而他本人要服从上帝差派往伯特利去。然而,以利沙坚持要陪同师傅一起,虽然这是有违师傅的意愿。以利沙可能是要向老师学习和服侍他到最后一分钟,或是另有更加重要的意图?无论如何,以利沙坚持和以利亚一同前行,暗喻他也是有资格获取上帝的命令前行到伯特利的。以利沙最终赢了这一回合,因为师傅答应让他随同。这让我们想起路得也是有违拿俄米的吩咐,坚持跟随她回伯利恒。以利沙的坚持可否使他蒙福正如路得那样呢?在伯特利,一群先知来向以利沙说:『上帝要接你的师傅离开了,你知道吗?』以利沙回答说:『当然知道,你们不要做声。』这凸显他本身也是真正的先知门徒,因为有能力洞察这事。然后,以利亚吩咐以利沙留在伯特利,但是同样地以利沙坚持陪同师傅启程到了耶利哥。到了耶利哥,先知门徒前来问以利沙相同的问题:『上帝要接你的师傅离开了,你知道吗?』以利沙坚定的回答说:『我知道。』 为什么众先知门徒会这样问以利沙呢?
以利亚是先知社团里的领袖人物,但以利沙却不是这群个体中的活跃分子。如果我们回溯历史,正当以利沙在耕田时,以利亚呼召他来做随身的弟子(王上十九19—20)。因此很可能以利沙当时不是先知社团的重要人物。今天众先知门徒对以利沙的提问,应该是包含责难和轻视。他们的口吻是说:『我们知道你的师傅要被上帝接走了,你应该是不知道的!而且,当你的师傅离开后,你就惨了,那时是我们的人来当领袖了。』师傅走了之后,以利沙怎么好呢?重操故业?或是加入先知社团,成为里面的一位小弟?事实告诉我们,以利沙不单止知道师傅要离开了,他还准备好应对的方法。以利沙早已打算跟随师傅一路到底,然后在他离开前,求他传给自己双倍的圣灵能力。『双倍的灵恩福气』代表长子的名分所应得(申二十一17)。这是说以利沙正要成为以利亚的接棒人,领导这些先知社团!
以利亚将要离世的事实,使到以利沙面对危机,但是他化危机为良机。我们看见,以利亚的离去反而叫以利沙能够脱颍而出,成为下一任领袖。今天可能你来到了人生的十字口,不知道如何做?你的前面是困难和危机重重。以利沙知道他的危机和解决方法,而你又如何呢?纵然你面对严峻的难题,不要惧怕,因为危机也可能是转机。最重要是你要有以利沙的门徒态度和对策去应付危机。你应当抓紧上帝的手,仅仅依靠上帝的恩典,跟从神要从一而终!
从一而终的跟随主
先知门徒知道以利亚将被上帝接去,他们做了什么呢?他们只是夹道欢送,或是远远遥望,或是寻找以利亚的身体。以利沙却是紧紧跟随师傅到最后时刻。徒弟跟随这位师傅从一而终,紧紧跟随。这也是代表神的子民信靠上帝从一而终的态度。今天很难找到一位永不离弃,从一而终的伙伴、配偶、学徒或是会友。你是从一而终的人吗?你是否对你的堂会,信仰群体从一而终呢?你是否对事奉上帝从一而终,紧紧相随呢?你是否对得到上帝属灵的福气,不辞劳苦,追求到底呢?或者你跟随主的信心,已经冷却了,可能是因为受到身边的杂音、诱惑和困难所击倒。让我们今天醒悟过来,重新决志紧紧跟从主。我们现在就开启信仰的旅程,从吉甲到伯特利、耶利哥,以至于约旦河,紧紧跟随主,不在不冷不热!有一个办法帮助我们保持热忱,紧紧跟随主,就是——锁定我们心中的至宝!
锁定你的至宝
以利沙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是没白费的,因为以利亚在离别最后一刻,示意要成全弟子的愿望(9节)。以利沙求什么呢?以利沙把内心所求,锁定在先知职事最为至宝的——双倍的灵恩和权能。很奇妙的,我们看见以利沙在以后行了十六个神迹,真的是双倍以利亚所行的神迹!
你接受耶稣,跟随耶稣有多久呢?你是否锁定了你的身份,是基督的门徒、上帝的使者、或者仍然是一个流浪汉,在寻找人生目标?什么是你的人生目标?是劳劳役役,吃喝玩乐,就此消耗一生?让我们从一而终,紧紧跟随主,那么上帝一定会开启我们属灵的眼睛,让我们看见什么是我们人生的至宝。我们不要做那些远远跟随主,被约旦河隔开的门徒;他们看不见异象,也得不着上帝赐下至宝。
属灵的看见
以利沙获得双倍的灵恩,成为先知中的先知,因为他有机会亲眼看见火车火马出现,以及以利亚乘旋风被上帝接升天(10节)。这经验叫以利沙获得师傅的外衣,成为一个承受衣钵的信号。这经验是以利沙多年来追随师傅的顶峰经验,要拥有这种属灵看见谈何容易?以利沙用师傅的外衣击打约旦河水,水就左右分开,众先知们远远看见,就知道他被上帝任命接替以利亚当领袖,因之前以利亚也是这么实行能力。
最后一刻的『属灵看见』,使到以利沙获得脱颍而出,成为先知社团的领导。今天我们是否拥有这种『属灵的看见』,能够看见当代人所看不见的真实?一些人所看见的,就是追求卓越,迎合大朝流趋势,顺势滑浪而行。这是属灵的看见吗?或只是循众要求的求生之道?无论如何,『属灵的看见』就是洞察上帝的心意和圣经真理的掌握。如果人不是以荣耀上帝和传扬上帝话语为本,虽然掌握一些卓越现象或霸级现象,恐怕只是反映人内在的虚荣心。基督教会在世流传了两千年,它为世人带来福音和敞开救恩门槛,它也为世界现代文明,提供不可磨灭的遗产。然而,这些成就不是建基在教会的富丽堂皇,人多势众,权倾一时的威力,而是建基在圣经真理被传扬,被探究、落实在人心、以及激发人去服事神和服事人群。
摩西的杖和先知的外衣表征权柄与能力,而主耶稣却是脱下外衣,谦卑地为门徒洗脚。所以我们看见做领袖,拥有权柄的意义是在谦卑服事人群。拥有双倍恩膏和才干的领袖,应当服事人而不是压制人!我们向上帝恳求恩典与能力的时候,动机要纯正,必须除去私心,一心只为了服事神和服事人。纵然我们的生命面对危机和瓶颈,不必惧怕,因为我们可以依靠神,将危机转化成良机!让我们把心中的至宝锁定在上帝的身上,祈求圣灵激励我们,加添力量给我们能够从一而终,每天紧紧跟随主。在这追求和服事神的过程中,上帝会开启我们属灵的眼睛,看见上头而来的异象,以至于我们在生命各个领域都被提升,得到上帝赐给双倍灵恩的福气!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