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4日星期一

明日世界终结时


士师记二十46至二十一25

便雅悯人差点被灭族

利未人和妾士在基比亚城的惨痛遭遇终于引发全国性的灾难。当被肢解的部分派到全国各地后,立刻引起公愤。以色列众支派的步兵二十万人,来到米斯巴结盟起来,商议攻打便雅悯人(二十12)。以前,以色列人结盟起来攻打异族的敌人,现在他们却是攻打自己人。

首先,他们叫便雅悯人交出这群基比亚的恶棍。然而,便雅悯人显得傲慢和愚昧。他们拒绝交出这些作恶的基比亚人,甚至不惜一战。可能是因为他们以为拥有卓越的勇士(二十1516),而且他们也不要屈服在其他支派的威胁下。其实在谈判前,以色列众支派已经组成了大军,仿佛内战将一触即发!以色列人的反应是否过激了呢?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以色列盟军开始时,曾经二度求问上帝才出去争战,但是都被便雅悯人打败,而且损失惨重!第三次他们使出诡诈战略,终于成功扦灭了敌人。基比亚全城,以及便雅悯全族被彻底消灭,只剩下六百个勇士成功逃生。盟军的先败后胜好象是上帝在背后主使,以至于便雅悯人因着傲慢和轻敌终于大溃败!而且这也让盟军知道,这种报复行动其实也同时叫本身蒙受伤害的。然而当战事结束,胜败已定后,那是什么的局面呢?

很讽刺的,开战前以色列人云集,万众一心要剿灭基比雅的匪徒,最后他们甚至将整个便雅悯族除灭了。这时他们的心中只有愤怒和报复。对于惩罚犯罪的便雅悯人,他们有坚强的意志和周详的计划。然而, 谁都没质疑,这是否做得过火了?现在,胜败尘埃已定,迎接他们的不是放鞭炮庆祝,而是良心的控诉和万分懊悔!他们感到很痛苦,因为突然发觉,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一同从埃及出来。现在少了一个支派,这事怎么会发生的呢(二十一23)!这是叫人不胜唏嘘的局面,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其实盟军在许多事上显出愚昧和太冲动了。首先他们没有查清楚整件事情。利未人说基比亚的恶棍是来威胁他的性命。而他的妾士乃是被奸污至死。这两点显然是隐瞒一些实情。以色列人不经交涉,就已经聚集大军,也是发动了战争的苗头。然后盟军对便雅悯人的杀戮已经是远远超出以牙还牙的原则。基比亚的一群恶棍的恶行,着实不应该酿成全族人遭殃!

这事警惕我们,如果打算对别人采取审判,报复行动时, 应当三思而后行。 当愤怒和怨恨遮盖了双眼时,人们往往不顾一切进行拆毁。然而,我们应该停下来想想,拆毁后有怎么样呢?那是什么结果呢?是我们所要的吗?我们个人的恩怨,切忽让它演变成整个家族的纠纷或是 整个教会的纠纷。只要这种事情发生,无论那一方,都会受到伤害。没有任何一方是赢家!

你现在可以停止你的愤怒和不平吗?你可为大局着想吗?你可以停止你的报复行动吗?你应当向上帝求智慧,以便能够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纠纷。上帝是愿意帮助你的。

报应在上帝

以色列盟军为着损失一个支派感到痛心疾首。他们想到一个办法去祢补,就是杀了基列-雅比地的人,把遗留下的四百童女抓来给便雅悯人做妻子。这是正当的解决的办法吗?为便雅悯人留后是公义,高尚的目的。 然而,他们选择了一个不义的手法。很讽刺的是,便雅悯人因为维护自己支派的人而拒绝交出犯恶行的人。现在以色列会众也是为了维护十二支派的完整,而舍公义,去滥杀无辜。

两件事情都有高尚的目的,但是都采取了不义的手法。这里提醒我们,无论我们拥有如何神圣,高尚的目的,还是不能以不义的手法去达成目的。正义的目的不能叫不义的手段变成正义!纵然发动这场战事,报复恶人是正义的,为便雅悯人娶妻是正义的,我们还是要问:那么那些枉死的基列-雅比人不也是有权力去报复吗?

四百个违背心愿,被强迫嫁人的童女,现在失去了昔日的亲人,是否有权力去采取报复呢?这时,我们不禁会问:谁才是最丑恶的凶手呢?是基比亚城的恶棍,是那利未人,或是以色列各支派呢?这里让我们看见每个人都是一错再错,以为挽回公义, 其实制造更多的不义!不怪得上帝说,申怨在我, 报应也在我们。这里显示人性的限制;只有上帝才能够刚正不二的施行报应和伸冤。也只有上帝才拥有这般智慧去禀行公义。

今天你是否为着你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你是否被报复和仇恨的火焰燃烧着?上帝说,伸冤在我。你必须相信上帝的智慧胜过你敌人的计谋。终有一天上帝会为你伸冤和施行公义。 那时上帝会在你的敌人面前,为你摆设筵席!

抓紧上帝给我们的身份

这里告诉我们一个家庭的纠纷,可以发展到全国性的灾难。这是因为各人都行自己看为对的事, 看为美的事!这段故事也为士师记划上句点。如果我们综合整个士师记的发展到终点,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以色列人本来是上帝的选民,他们和上帝的关系,以及各个支派的联系乃是根据一种 约法的关系。这约法是来自上帝的对他们的拣选和颁下的律例典章。从此以色列人拥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也得到一个特别的使命。

他们必须遵行上帝的法则去生活,在万民当中宣扬上帝的名, 照耀异邦。这就是真正有王的日子』,因为上帝就是那位掌权者, 统治全民的王。然而,当他们舍弃上帝的法则和舍弃自己的身份时,他们必然落入悲惨的光景。这就是没有王的日子』,各人行自己以为对的事。 结局终于证明是朝向灭亡,自相残杀的悲剧。

今天基督徒或者教会群体,因着基督的缘故,成了{属灵的以色列。我们也承受了相同的使命和福气,成为上帝的选民。因此我们必须遵守上帝的法则生活和依靠上帝的能力,为上帝在世上做光,做盐。如果士师记的结局是黑暗,不明朗,今天教会应该是光明,大能的子民。我们从昔日以色列人接过那棒子,去完成那未完成的使命。上帝的律例法则是我们路上的光。圣灵的感动是我们力量的泉源。

今天你认清楚你的身份吗?你愿意让上帝成为你生命中的王吗?

2013年1月10日星期四

当祭司变成屠夫

士师记十九130

利未人肢解妾士

这是一个叫人读后不胜唏嘘的惨剧。经文开头所说,在以色列没有王的日子,预示故事发生在一个社会伦常黑暗,信仰法制崩溃的光景。那我们今天是否也是处在相同的光景呢?细看之下,我们会发觉这故事留下许多疑点,或者是空白的地方,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其实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呢?谁应当被审判呢?谁是无辜的牺牲者呢?

耽误于享乐,还是富有使命感

利未人住在北部,偏远的以法连,而妾士却是来自南部的犹大,伯利恒。利未人的妾士对丈夫不忠心』,独自跑回到自己的父家。这『不忠心』可能是指犯奸淫,或者是单纯和丈夫吵嘴。也可能是指妇人未经丈夫同意,独自跑回父家的举动。无论如何,利未人决定去迎接妾士回家,以爱心的话打动她的心,而她也愿意回到利未人身边。这是和解的行动,值得庆幸。然而,利未人等了四个月后才行动,是否拖延太久了(23节)?

利未人到了岳父的家,被强留下来住宿吃喝。岳父非常喜悦这位女婿。经文说,每次利未人受邀宴乐,他都定意宴乐过后,明日就启程回家。然而,叙述者不厌其烦的指出,每次要启程时,利未人都一而再的接受岳父的挽留,继续第二轮的宴乐。直到最后一天,就是第五天,利未人还留到下午过后才起程回家。从以法连和伯利恒两地的距离来算,如果他一早就启程, 那天黑前必能到达以法连地。然而,利未人这次的耽延成了悲剧发生的前奏!

在伯利恒一连五天的宴乐,看不见妾士的露面,只是描述两个大男人的尽情吃喝。对于妾士,乃是预示一个不祥的信号。这一而再的耽延和宴乐,其实是把矛头指向谁呢?

当利未人到达耶布斯附近,天黑了,必须留宿。利未人选择转到邻近的便雅悯人的城,基比亚,而舍弃外邦人的耶布斯。他选择以色列的城,以为在那里应该会得到款待,可以开始另一轮的宴乐。 然而事与愿违,他们一行人在广场等候,却是没有一个基比亚人前来接待他们。在古代,这是罕见的,也预示不祥的的事即将发生。这里看见利未人幼稚的种族排外,以及放纵享乐的心态,终于自召恶果!

有一位以法连的老人愿意接他们到家里留宿。正当两个大男人又吃又喝的时候,悲剧敲上门了!这群恶棍找上门的目的是凌辱利未人本身,不是他的妾士。 这同性交合的恶行叫读者不禁想起所多玛城的罪恶。所多玛被大火毁灭,那基比亚城是否也会被全然涂灭呢?另一处疑点是,隔天一早,利未人的妾士,仆倒在门口,双手踏在门槛上(27节)。这是否暗示她曾在门口求救,等待进入屋内?

那利未人当时在屋内做什么呢?继续吃喝,或是一觉到天明?他是否忍心看着妾士代替自己被凌辱,当牺牲品?在这段叙述里,无疑利未人是主角。他的愚昧,自私,自保和放纵享乐,成了悲剧发生的始因。利未人一而再的耽误正事』乃是故事的主线。

今天我们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是『寄居』的祭司,也即是利未人。我们拥有太多『正事』必须去成就,不要耽误在不正当』的事上。我们的正事』包括传福音,服侍上帝,行公义,好怜悯。还有保持精进, 奋斗的精神。在上帝的话语和诸般恩赐上进深,做上帝精锐的见证人。今天的『利未人』,你是否沉溺在去不完的宴乐?对于世界的盛情邀约,你不能够毅然的拒绝,反而一再耽延?你愿意放下宴乐』,执起未完成的正事』吗?

利未人的自私,自保,提醒我们什么呢?今天上帝给了我们许多福气,恩典和诸般恩赐才能, 难道是为了我们自己的享乐吗?今天你看到世界对救恩,对『神圣爱』的需要吗?上帝给了你什么使命呢?

屠夫或祭司

当利未人一早出门,看见妾士倒在门槛前, 一声不响。 她当时是否已经死去了?或是身体虚脱不能反应而已?然后利未人把她扛起,放在驴子上, 也没有和任何人理论,就连忙启程回家了。他是赶着去抢救她或是埋葬她呢?或是把她当做有待宰杀的祭物』扛回家?

利未人回家后,取了那柄刀』,抓住』他的妾,按着她的骨头,把她切成十二块,分到以色列十二支派去(29节)。经文的分析指出,这是一把祭司用的刀,以祭司专业,熟练的方法,活生生地把祭物分解。利未人作天『抓住』自己的妾, 交给外面的匪徒。今天他也抓住』自己的妾,将她肢解!利未人这个举动乃是要挑起全国的怒气和仇恨,发动报复。然而,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呢?

利未人是否活生生的肢解自己的妾士呢?为何利未人不首先去和城里的长老理论,争取公道呢?这是他的仇恨心作祟或是他知道自己理亏?无论如何, 我们看见事情终于闹大了!一开始是一件家庭纠纷,然后发展到全国性的争端和流血事件。很讽刺的一点是:利未人的责任是应该为人民准备祭物,献上给上帝以求平安。 然而, 他将妾士肢解,分发给十二支派, 以挑起灾难性的仇恨! 利未人乃是代表人民,服侍上帝的宗教阶层。 如果连们他也不能分别为圣,反而沦落为魔鬼的工具, 那么全民的信仰,属灵气候必然深受打击, 跌入谷底!终必召来灭族的灾难!

今天无论是神职人员或是平信徒,都是上帝在世上的利未人』。我们今天是献上蒙上帝喜悦的祭物呢?或是在肢解上帝的教会, 挑起分裂和斗争? 我们是在为万民代求,报平安的喜讯呢? 或是惹起仇恨和对抗?我们是带来建立还是带来拆毁呢?你选择做祭司或是做屠夫呢?

2013年1月7日星期一

吗哪的疑惑

出埃及记十六1-36

上帝在旷野降下吗哪
以色列人出埃及后,走了一个月就到了汛的旷野。这时他们感到饥饿,手上食物也吃完了,就埋怨上帝说:『在埃及的日子更好,有肉吃,为何上帝领我们出来饿死在旷野呢?他们忘记了在埃及『为奴的痛苦』,只是选择性的回忆『有肉吃的痛快』。原来人在困难的时候,就会选择性地寻求有利的借口来做为筹码,威胁上帝立刻满足自己目前的需要。上帝答应供应百姓的需要,为要显出他的荣耀。上帝是信实的,他领百姓出埃及,不可能眼巴巴让百姓饿死在旷野。
以色列人发怨言,回想埃及地的生活,那是重回旧路』,乃是负面的。上帝说要显出荣耀,供应百姓的需要,乃是正面的。上帝出手,以正面来压倒负面,目的是为了教导百姓顺服和信靠的功课。我们是否曾经以『重回旧路』来威胁上帝?
人必须按规矩领受上帝的供应
上帝答应供应鹌鹑肉和降下吗哪给百姓做食物,但是叙述者把注意力放在吗哪上,因为上帝借着天降吗哪来教导百姓一些功课。以色列百姓饥饿了就埋怨上帝,他们认识上帝的作为。上帝就从天上降下一样他们不认识的东西来供应他们的需要。他们看见吗哪,就问这是什么?吗哪的字根就是什么』的意思。然而,上帝的供应,乃是伴随着某些规矩,好试验百姓是否遵守他的指示。百姓必须一早就出去收集吗哪,而且只能够拿每个人当天的分量,不多也不少(4-5节)。在第六日,百姓必须拿双分因为隔天是安息日,人们必须休息,不能够出门。
百姓不可以一面要求吗哪的供应,同时说不认识上帝立下的规矩。旷野是见证『缺乏』的地方,也是『试验』的地方。上帝要在旷野试验人,磨炼人,叫人的灵命提升,长大成人!百姓在旷野的经验提醒我们,上帝知道我们的需要也应允我们的祈求。然而,上帝的供给不是任由我们去支配和摆布,上帝立下一些规矩,乃是教导我们顺服与信靠的功课。以色列是上帝的儿子(出四22-23),在旷野度过了四十年的经历,对照新约记载,神子耶稣也在旷野里度过四十日,经历饥饿,然后魔鬼极力破坏他对上帝的信心,使他丧失儿子的身份和权柄。以色列民埋怨上帝,然而耶稣没有随己意行使权能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遵守上帝的意思,胜过了试探!
今天你是否处在旷野』的日子?你是否在埋怨上帝的供应迟迟未来?别灰心,继续仰望上帝,他必然降下吗哪』给你。或者你正在经历吗哪的供应,觉得左右逢源,然而,必须反省,你有遵从上帝的规矩去领受供应吗?不可以抄捷径,作出违法,不合符上帝心意的事。不守上帝的规矩而得到供应,乃是跌入魔鬼的试探。 那么以色列民守安息日的规矩,在今天还有意义吗?
一些人罔顾安息日的规定,出去寻找吗哪,却找不着(27节)。一些人把吗哪的分量拿多了,留到明天就腐烂生虫,发臭(20节)。然而为安息日预备的分量,却是可以留到明天。上帝创造天地到第七天就休息了,他设立安息日,也教导我们去守安息日。守安息日不是说腾出一段时间去敬拜上帝,然后就回到世界去打拼。 守安息日目的是要人们完全的休息,也让大地休息(利二十三25)。
其实安息日的意义,真好矫正华人的打拼,有利就榨到乾,渣滓也不剩的精神!今天你愿意回应上帝,在安息日好好休息,趁机会和上帝,和家人享受美好的团契时光? 上帝应许过,在安息日休息,不出去找吗哪的人,也必然得着充足的供应。你相信吗?
信靠上帝,不独揽资源
按规矩领受吗哪的背后,是要教导我们去依靠上帝,凭信心而活。在旷野,上帝直接从天上降下吗哪。然而,上帝规矩也是很直接明显,不可多拿,只可以拿个人当天的分量(17-18节)。然后,第六日拿双分,因为明天是安息日。人们可能会怀疑,如果只是拿当天的分量,那明天吗哪不再降下来,怎么办好?或者明天的分量不够,被别人拿去了,那自己不是遭殃?是否应该为明天累积一些以防万一?如果安息日别人都休息去,而自己出门去拿,那不是大好良机,全归我所有?
这里教导我们;信靠上帝,知足和不可以独揽全部的食物。当然我们不可以照字面解说成,不能为明天预备,不可以买保险,不可以投资等等。事实告诉我们,四十年后,百姓进入迦南地,吃了当地的出产,吗哪就停止了。到时那些领受吗哪的规矩也随之消失(35节)。
然而,在旷野里学习到的信心功课还是必须铭刻在心,因此上帝吩咐将一些吗哪收集,放在约柜,留后代纪念(33-34节)。耶稣说,应当如此向天父祷告:『我们今天的粮食,今日赐给我们;这也是重申人必须信靠上帝过每天日子。如果人大大累积财富,后果可能是叫人不知不觉『依靠人力』,『剥夺他人』,这是违反上帝的意思。
以色列百姓每天出去拿吗哪,就每天经历上帝的神迹。那么为将来累积越多的财富,可能就叫人对上帝依靠的心减少,经历神迹减少,人开始被财宝牵着走,反而和上帝越走越远。这是人性的软弱。
今天你是否为每日所需担心?不必担忧,上帝会供应你的。你是否累积了太多财富,令你不再儆醒度日,上帝开始在你生命中消失,你是随己意而活?为个人累积大量的财富,也可能引致独揽资源,使其他人贫乏。一个社群当中,最理想的是出现双赢局面,如果发生严重的贫富不均,那后果是灾难性的。你是否为着自己的财宝引以为傲,而忽略了那些在缺乏里挣扎的人呢?
道别吗哪的日子
以色列百姓出埃及,走了一个月的路程后,到了旷野地带。当时百姓进入什么的状况呢?当时他们将出埃及时预备好,手上携带的粮食都吃完了。这是人手所供应被耗尽的时刻。不单如此,他们到达了旷野。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荒凉,找不到食物,靠自己没有指望的地方。这是一个饥饿,极度需要被饱足的地方。这也是一个魔鬼出入,试探人,叫人埋怨上帝,远离上帝的地方。耶稣也是在旷野受魔鬼试探。在旷野,以色列百姓第一个反应就是埋怨上帝,为何领他们出来,然后饿死在那里!
今天你的状况如何?你是否在旷野』飘流呢?你是否在埋怨上帝?上帝在旷野行了一件奇事,就是降下吗哪来喂养百姓。百姓一早出去,收集吗哪,然后能够做成饼干充饥。他们不耕种也不为自己编织衣服,因为上帝供应他们一切的需要。当时他们好象初生的婴孩,禁不起恶劣的环境,上帝亲手照顾他们。
然而,『在旷野的日子』是会过去的,『天降吗哪』的日子也有停止的一天。那天,他们将进入应许之地,亲手耕种,牧放牛羊牲畜。他们还要与敌人争战,击杀巨人哥利亚,将迦南人赶出去,得土地为业。他们必须在那里繁衍后代,在列邦中为上帝做见证,成为上帝约的子民。如果在旷野,天降吗哪』象征初生婴孩得到上帝神迹般的供应,那么,进入应许之地』就是说婴孩成年了,可以和上帝同工,为上帝争战,跨越困难,在信心上更上一层楼!
今天你是否经历吗哪的供应呢?或者你的吗哪刚刚停止了?
以前你觉得许多成就来得很顺利,摩鬼的攻击不能靠近你,然而今天你发觉苦难迎面而来,许多不幸的事接踵而来。别害怕,现在你正是夸出了旷野』,进入『应许之地』了。透过经历困难和魔鬼的攻击,显出你的确成长成熟了,信心更加坚固,和上帝的关系更加密切。没有人有权力永逗留在旷野』,不劳而获,支取上帝的吗哪』。
上帝说,你要进入应许之地,与上帝同工,付出你的血汗,跨越苦难,在迦南地打垮敌人,建立起你永久的祭坛,永久的产业。 你看见你前面的产业吗?或者你还在留念旷野的日子?基督徒必须出埃及,出旷野,然后进入应许之地。旷野里的吗哪只是婴孩吃的奶水』,它喂养婴孩长大成人,然后能够独力站立起来,为上帝争战。别再每天自哀自怜,注目在自己的伤痕。相反的,起来争战吧!现在是时候去为别人疗伤,关心他人,做别人师傅,这是进入『应许之地』应当呈现的状态!
上帝不要我们永远受到吗哪喂养,反而要起来耕种,牧放牲畜,自己喂养自己!现在你在哪里有软弱,有挣扎,有迟疑呢?上帝命令你站立起来,承担责任,可能就在你的职场,教会事奉或任何一个领域。认清楚上帝给你的呼召和应许,现在就出去争战,夺取你的产业』。记住,不劳而获的吗哪已经停止了!你还挣扎什么呢?对上帝有信心,对自己有期望,不要退缩,独力承担责任;这是投身应许之地的正确心态。

2013年1月4日星期五

信心的交响乐

约翰福音四4354

耶稣医治大臣的儿子

这处经文记载,耶稣在迦拿行第二件神迹,医治大臣的儿子。耶稣在迦拿行的第一件神迹是以水变酒。耶稣在耶路撒冷传道,行神迹,受到犹太人领袖的反对,但是吸引许多人慕名而来,目的是要看耶稣行神迹奇事。耶稣不把自己交托给这些人(二2325)。他就离开那里,去到加利利利。当时,许多加利利人也曾经在耶路撒冷过节,听闻和看见过耶稣行神迹,因此他们很快地在加利利传开耶稣到来的消息(45节)
这位大臣,极可能是外邦人,他听到耶稣的事迹,也从邻近的迦百农,来到找耶稣,要求耶稣下去他府上,为他的儿子祷告,医他的儿子,因为那孩子快要死了(47节)。这大臣的出现,有如旧约的乃缦,寻找以利沙,医治他的大麻风。
耶稣回答的语气很不礼貌,说:你们若看不见神迹奇事,总是不肯信。48节) 这告诉我们,真正的信心不能单单建立在看见神迹奇事上。然而,耶稣还是医治他病垂的儿子。以前在迦拿,耶稣妈妈要求耶稣处理婚宴缺酒的问题,耶稣也是很不礼貌的回答,说:『妇人,我跟你有什么关系呢?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二45 不过,他最后还是行了神迹,以水变酒,供应给客人畅饮。
现在耶稣对大臣,只说了:回去吧, 你儿子好了!』(50节) 耶稣没有亲自下去,他发出的话语的能力,就医治好那孩子。虽然耶稣的回答有点轻率,大臣还是相信耶稣的话, 就去了。之前,耶稣的母亲也是相信耶稣的话,吩咐仆人尽管听从耶稣的话去行(二5〕。在这里,听从耶稣的话,显然是我们应当关注的焦点。 大臣下去的时候,遇见仆人来报信,原来当耶稣发预言那刻,下午一点钟,儿子的病好了。大臣之前相信耶稣的话,就去了,50节之后他知道耶稣话语的能力,真的在那时候医治孩子。现在他的信心更加建固,而且他还带领全家人一同来相信耶稣(53节)。
耶稣的母亲在迦拿,也是首先相信耶稣的话(二5)然后神迹的确发生了,耶稣的荣耀彰显,因此使到他的门徒也相信了他(二11 这里我们看见一个『耶稣的话-信心的锁链。人从听闻耶稣,到相信耶稣的话,就去行,然后就会『知道、了解』更深,信心因此更加坚固,并且能够带领别人来相信耶稣。这点也表现在叙事对主角的称呼上。有一位大臣』(46节)听见和来到;他无条件相信,遵从耶稣的话,成为那人』(50节),到最后他被描绘成『这父亲,就知道,接着和全家人都相信(53节)。
单单遵行耶稣的话
虽然耶稣回答大臣的态度是冷冷的,大臣仍然相信他所听闻的耶稣,有能力医治。他坚持耶稣随同他下去。然而,耶稣不下去,只是说, 你自己下去吧,你的儿子好了! 大臣没有反抗,没有拒绝耶稣这样的回答。他相信耶稣话语的能力的超越性,纵然耶稣本身没有下去。
他遵从耶稣的吩咐就下去了,虽然耶稣的回答, 医治的方式, 不符合他本来意愿。然而,因为大臣这单纯的相信和服从,神迹得以发生了。
不要停止在『听闻的信心』
我们看见或听闻耶稣的神迹,也看见和听闻别人述说耶稣的见证,就产生信心。这好象当年那位大臣,在加利利听闻耶稣的事迹,就来找耶稣。然而,这种信心乃是基本的,产生于听闻的信心。它还挑战我们去服从,遵行耶稣的话,以便得到更超越的信心,乃是建立在耶稣的话语上。建立在耶稣话语上的信心,使到我们的生命能够进深,从相信,到了解。当我们更深入地经历耶稣的话语的大能,因此得到了解、知道』后,我们的信心会更加坚固。
今天,许多人的信心还是停留在,听闻耶稣,听见证,慕名而来看神迹奇事。这是不足够的。我们必须进深,把焦点放在遵从耶稣的话语,然后就会越来越了解、知道,借此使到我们的信心变成有根有基。叫人信耶稣向耶稣祈求神迹, 不难, 但是叫人听从耶稣的话, 将它作为人生的价值观去行, 却是非常难.
信心不单是个人对耶稣的委身,也是包括带领别人来信耶稣
当大臣的信心经过了解、知道后,就得以更加坚固,并且是影响别人来信耶稣。 我们鼓励人应当对耶稣委身,应当『相信、也要知道』,然而,这种委身是不完整的,除非它带来影响力,使到身边的人也能够听闻,相信和知道我们的信仰对象,耶稣。